一年一年把田种得更好

绍兴柯桥有个“不一样的农人”

2023-11-01

文字:记者 徐潇青 通讯员 魏金金

视频:首席记者 郑超

人们常说,种田是“靠天吃饭”。

今年47岁的闾品质,在绍兴柯桥区兰亭街道种田10年的感受是:种田其实是件极其费脑的事。因为“靠天吃饭”,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结合,敏锐地关注着季节交替、天气变化。“在土地里,时间是最重要的,农时不会等人。”

闾品质的种植基地大部分在兰亭街道黄贤村。这几天,400多亩的稻子已金黄,不少稻穗已沉沉地弯下了腰。连片的稻田黄绿相间,田边还有小花,放眼望去,就像一幅田园油画。闾品质说,保守估计今年的亩产有600公斤。

闾品质曾做过厨师、机修工……在外漂泊十多年后,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绍兴种地。闾品质说,他更像是传统农人向新农人过渡的一批农人。

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拖拉机……机械化成本是闾品质在农业上最大的支出,“看到新机器总是想更新”。这些机器他都会操作。农用无人机刚上市时,闾品质就去考了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由于平时爱钻研,又有机修工的经历,机器的维修也是闾品质自己完成。“和年轻的新农人相比,我可能更吃得起苦;和传统的农人相比,我又会使用更多的现代化设备。”

“要干好农业,其实要动脑筋。气候不是千篇一律的,土地土质也各有不同,应时应地都得调整。”除了研究机器,闾品质还常摸索不同的种植方式。11月上旬,他在柯桥区钱清街道种植的毛豆开始收割。这是他尝试采用“小麦-水稻-毛豆”三熟制轮种完成的第一轮种植。轮种成功后,他将推广这种种植方法,帮助农民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

“自我感觉还是把农业给玩溜了!”闾品质笑着说,“目前,人工是农业发展最大的束缚,要说对未来的憧憬,我想早日能够实现农业智能化,真正实现在家里的电脑上就能看到田里的情况,对田里的灌溉、病虫害情况进行预警,一点按钮就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闾品质说,一年一年把田种得更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就如教育家吴伯箫在《菜园小记》里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能给人很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