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亚运人把这份想念和自豪写进诗歌

2023-10-31

杭州亚运会期间,在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有时一天要受理200多张采访单,图为孔嘉雯(左一)在工作现场。

主媒体中心餐饮团队合影。

9月25日23点,黄龙体育场观众服务信息亭正在进行每日复盘总结会。

记者 于佳

当亚运人的日历写到最后一页,才突然发现,这已经是10月的尾声。

10月8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上,一身光芒的“数字火炬人”踏浪而来,随即奔向无垠的天际,转身离开时,全是不舍;10月28日,当亚残运的火炬缓缓熄灭,值守在各个场馆、岗位的亚运人,心绪难以平复,一时间,来不及迎接回家的温馨与静谧,只想尽力记住这一生一次的热烈。

亚运如同一份礼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环环相扣,像是田径赛场的接力跑,日事日毕,明日加油;亚运如同一句诺言,身处其中的每个人,一个眼神,一份心意,一张笑脸,都在代表杭州,代表中国;亚运,是我们记忆里壮阔的钱塘江潮,那一声声欢呼,不仅是对赛场上运动员拼搏的致敬,更是感叹亚运雄风的强大凝聚与荣耀。

从亚运倒计时的电子屏第一次在这座城市闪耀开始,亚运人不约而同地把积累在心里的亚运情感,写进了诗歌。

记录无法讲出的感动

孔嘉雯,2018年从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招聘考试,来到亚组委宣传部工作。

亚组委的工作和孔嘉雯想象中的不一样,“我是奔着看比赛来的,但其实几乎没有完整地看过一场比赛,要负责受理媒体提交的采访单,撰写每日总结汇报,收集场馆采访数据,工作量比较大。在分秒必争的亚运时间里,所有人都在努力。”

回想比赛,“有太多让人难忘的冲刺。10月4日是我的生日,那天上午,刚刚在杭州亚运会上夺得金牌的谢震业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我一直关注谢震业,就像他说的,‘这块金牌是对过去努力的证明,也是一个对未来很好的开始。’直到现在,一想到当天在他夺冠后会场上播放的歌曲《我们都一样》,依然非常感动。”

亚残运会闭幕这天,孔嘉雯写下诗歌《亚运星光 聚散有时》,她说,“可能今后再也无法接触到如此澎湃的盛会,生活也会平淡,但还是想用文字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切。”

《亚运星光 聚散有时》

孔嘉雯

七十多个日夜

从四面八方

相聚在这里

每一道微小光芒

汇聚成灿烂星火

奔竞大道的日落星辰

博览中心的清晨黄昏

一个宾至如归的媒体之家

不同语言的笑脸温暖相逢

妙笔生花的报道通达四方

身临其境的信号跨越山海

激情澎湃的赛场定格难忘

飞扬的思绪在这里碰撞

青春的热血在这里挥洒

青涩的脸庞在这里成长

纪念一起共事的人

“外面下雨了。没人知道,一早扎进场馆里,便与日出日落无关。

中午,难得有片刻的休息,凌乱的行军床,还和三天前一样,脑袋接触枕头的一瞬,还是断片似的沉睡过去。急促的手机铃音响起,起身,又留下那张凌乱的行军床。”

刘亚冰,亚组委主媒体中心的餐饮主任,这是他写下的亚运日常。

“这70多天,大多是在末班地铁里,记录一些所思所想。还没有开幕时,我就已经感受到,今后大家一定会想念这段一起工作的时光。相信大家在结束所有工作时一起合唱的《真心英雄》,会鼓励大家继续奋斗!”

《纪念》

刘亚冰

进城的人,都挂着一张卡,

红的、黄的、蓝的。

这里喧嚣,

各色的人,如同各色的卡,

五光十色,熙熙攘攘。

有一天,

空中回响起航班信息,

就如同候机大厅一般,

我知道,离别的日子到了。

共事的朋友说,

好想留下来,

留恋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和发生的事

写下人潮中的一期一会

26岁的徐诗哲,在杭州亚运会独立竞赛场馆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做观众服务。

“黄龙体育场进入到亚残运的赛事后,志愿者们为残疾人观众提供全程无障碍引导服务。观赛人数最多的一场比赛,观众达到了2.3万人。整个亚残田径赛事,累计接待了近300名残疾人观众。当大家一起呐喊助威,那一瞬间,观众毫无保留的热情特别感人。”

徐诗哲回忆,“年初时,看到一段视频,一位市民的新年愿望是在黄龙跑2023圈,算算我在黄龙走过的路,像是提前替他实现了心愿。”

《一期一会》

徐诗哲

眨眼一瞬 从盛夏步入深秋

见过酷暑 历过暴晒

淋过冷雨 吹过冷风

从凌晨到深夜 碌碌而充实

在刚来黄龙时一直想拍一组固定角度的黄龙晨昏和四季

但镜头确实还原不出我眼中的那抹熟悉与惊喜

很久没想到过一期一会

但在亚残结束后的每分每刻 它都不留余力地闪烁在我眼前

很感谢这两个月乃至两年以来

一切的人一切的事一切的机会

也算在成长吧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继续努力向前吧!

后亚运时代已经开启,当我们从一场场赛事回归日常,这些诗歌,就像是写给亚运的明信片,雕塑时光,重新出发。当我们再次念起这些年轻的诗歌,亚运的热忱与真挚同样会激励着我们:珍惜时光,书写骄傲!

10月28日,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属于杭州的“两个亚运”画下了句号,但一幕幕精彩、一次次感动,在亚运历史上留下了难忘的“杭州记忆”。

如果您也有难忘的亚运记忆,请告诉我们。稿件请发至邮箱:xiegeiyayun@163.com,并在文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