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圈养”尚须合力破解

2023-10-31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有关“课间圈养”的话题连日来备受关注——山西一位老师日前就在社交平台上对此吐槽说,出于安全等顾虑,所在学校有“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也有学生无奈表示,“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调查虽属个案,却引起家长们极大共鸣!“双减”之下,国家三令五申不得限制孩子课间活动自由、要大力推动参与文体运动等,但仍有不少孩子“苦无课间活动久矣”,这出人意料,却也说明“课间圈养”仍须大力破除。

2021年5月由教育部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就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这针对的正是近年来的相关公众关切。从实际情况看,推动法规落地,一些学校课间活动开展不足,这也说明相关保障措施尚不够明晰,比如,在强调学校要全力做好安全保障的同时,还有待于建立健全校园意外伤害风险防控机制等来化解风险,解决后顾之忧。当然,也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家长们也要带头报以更多宽容和理解,至少不能动辄得咎,稍有风吹草动,就把板子打在学校方上。

学校也要以更精细的管理和作为,不断适应当下教育生态环境变化,回应好家长们的安全关切,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孩子课间活动自由,当然不能搞“课间圈养”,但也不必就此变成“课间放养”。课间10分钟短暂而宝贵,如何集约利用好,也不妨推广一下此间各地好的做法:比如,绍兴诸暨海亮实验中学的“强制健身器”日前就冲上热搜,视频中,各班级门口统一安装了引体向上等设施,孩子们进教室前拉一个引体向上“强制”成为标配。再如,杭州有学校利用宽阔走廊开展仰卧起坐、跳绳、棋类活动等,还有学校则在楼层间设中庭花园、在空地设置“暖园”,让孩子们课间看看绿植、放松放松眼睛等,不一而足。总而言之,并不是说只有到大操场奔跑、嬉戏才算课间活动。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开展好课间活动,为孩子们打造10分钟课间,既推动孩子们从小热爱文体活动,让他们在课间有效放松,又可有效规避追打、嬉闹等引发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所谓“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孩子们打小就学得好固然重要,但玩得好也应是题中之义。全力破解“课间圈养”现象,绝不能因噎废食、自缚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