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遇见节地 创新在有限空间里绽放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书写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崭新篇章

2023-10-24

临平净水厂。

引水入城项目与城市公园巧妙相融。

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陈梦蝶

青山环抱,碧水潺湲,临平区是杭州城北的一颗明珠,她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历史底蕴而著称,波澜壮阔的城市化与宝贵珍稀的土地资源交相辉映。

“如同所有城市一样,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让临平面临巨大的挑战。”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直面挑战,临平利用地下空间建造临平净水厂,开创了全省全地埋式污水厂建设的先河;释放沪杭高速闸道区“灰空间”,建设引水入城项目,打造古海塘文化体育公园;“腾笼换鸟”,成片土地有机更新改造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探索实践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经典案例。

阔步走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探索创新,加快形成“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资源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新格局,书写出一幅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规划引领,为产业发展储备动能

2023年年初,自然资源部公示首批认定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临平区名列其中,成为杭州市2个入选区(县)之一,在示范周期内可享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综合整治、重大项目落地等多方面政策支持。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土地是城市的根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斩获“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临平近年来明晰规划、科学指引,打造了一张资源井然有序的城市发展地图。

抢抓区划调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机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持续优化临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划定“三区三线”,通过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合理控制城镇开发强度,引导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目前,临平“三区三线”划定已经正式获批,自区划调整以来,已累计编制了12个控规和6个专项规划。

为确保土地资源在保障城市发展中高效、精准、有力,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提前谋划、科学统筹全区空间布局,开展了《临平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编制。

规划聚焦“开发区打造全省智能制造新高地、临平新城打造杭州智造创新引擎和公共服务中枢、大运河科创城打造创新创业重要空间”的目标需求,突出三大平台主导产业特色,差异化引导空间布局,提升要素保障水平,推动建成多个“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产业风貌样板区。

清晰蓝图之上,关于混合供地模式的探索创新,在临平层出不穷。

2022年8月,杭州爱思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竞得位于临平新城乔司街道的临平政工出[2022]10号地块。该宗土地是杭州市首宗工商混合产业用地,产业门类为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项目总投资4亿元。此举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综合考虑区位、交通、产业布局等因素后,以“工业+商服”混合用途出让产业用地,从而提升地块价值,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2023年,临平新城再度成功出让66亩工商混合产业用地,计划在G60科创大走廊沿线打造总部产业园。新一轮地块出让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将进一步推动临平新城产业园建设,提升临平新城城市能级,加快“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工业+科研”“工业+商服”等混合产业用地的供应,推出更多土地节约集约、创新用地“临平”样本。

“增存”并举,转变传统用地理念

城市“内涵式”发展时代,为了最大限度释放发展空间,不仅要聚焦“增量”供地要空间,更放眼“存量”用地的盘活。

眼下,聚焦“向集约用地要空间”,临平正全力推动全区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作为土地集约利用的典范工程,位于临平新城核心区的临平净水厂,占地74.2亩,处理规模为20万吨/日,主要服务范围包括临平区临平新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周边镇街。

“该项目的选址位于沪杭高速与东湖路互通匝道区内,充分利用了空闲的高速、高架互通匝道环绕土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了全地埋式污水处理节地技术,地上部分占地面积仅为常规地上模式净水厂的1/24,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

挖潜“生”地,规划由“地上”转向“地下”,临平净水厂的建设模式,成功改“邻避”为“邻利”,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科技效益于一体,为临平区节约了近180亩的土地资源,如按照现在的商业用地约1000万元/亩来计算,可以说释放了接近百亿元的土地价值,在临平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日前还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作为拓展新能源环保产业空间类节地模式案例被推广,也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土地节约利用、立体复合开发提供新路径。此次创新尝试,是临平区引导区内各用地主体形成“目光向内、挖潜存量”用地观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向存量盘活要空间”的探索,也在临平如火如荼。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今年“拼经济、抓发展”主题,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积极盘活低效用地“腾笼换鸟”,优化服务“引凤来栖”,通过工业有机更新,开新局破难题,做好存量土地挖潜、厂房提质增效的文章,助力工业产业培育、打好经济翻身仗。

今年以来,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兴旺工业城、红丰创新带、旺旺区块重点板块,围绕320国道以南片区、兴旺工业城片区的工业企业展开了成片有机更新改造工作,2023年计划实施有机更新项目41个,涉及土地面积1590亩,预计新增投资12亿元。

在开发区给定位、导资源、强服务的背景下,浙江金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原产业研发光学工程、光电子技术的效益日渐衰落的情况下,走上了有机更新改造的新道路,拟打造一个以生命健康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园区已招引入驻东点(杭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中心技术项目、优博思(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VD 创新产品开发项目等领域领的先项目。金成科技的自主改造案例,不仅树立了工业用地企业自主更新的标杆,有效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亩均效益产出,同时也为区内其他企业的自主有机更新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实操路径,实现了政府、企业、产业共赢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三季度,临平已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3793亩,完成率169%;完成供而未用土地消化10579亩,完成率169%;低效用地再开发消化3550亩,完成率142%;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942亩,完成率221%……亮眼的成绩背后,展现了临平在土地“存量盘活”方面的努力。以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亩均增产提效益为抓手,临平正加速驱动产业在“腾笼换鸟”中“凤凰涅槃”。

探索创新,绿色赋能城市未来

在临平,绿色建筑和生态保护项目,犹如生机盎然的花朵,在城市的襟怀间绽放,绿色生态融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临平始终没有忽视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相得益彰。”如今,这份“用心”,成为了临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一抹亮色。

2023年4月,随着京杭运河二通道杭州范围13座桥梁全部通过交工验收,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杭运河二通道(临平段)的正式通航,临平区域发展也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引水入城(水生态治理)项目,是临平区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又一成功案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地块原为沪杭甬高速公路配套绿地,功能较为单一,经过高速抬升改造,对该地块的功能定位重新规划利用,通过引入京杭运河水系,打造成一个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古海塘文化体育生态公园。

最近,生态公园吸引了不少住在南苑社区红联街道、联胜街道的居民,来到公园里享受漫步休闲的时光。

“我们在项目规划设计之初,想到要如何充分利用匝道内的存量土地空间,这就决定了项目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绿地生态功能,还要打造可供市民群众休闲、娱乐乃至可以全面健身的文化体育空间。”杭州临平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一部项目主管陆贤骏告诉记者,丰富功能的设计,让地块进一步“变废为宝”。

如今,走进古海塘文化体育生态公园,随处可见水系景观带,预留的古海塘遗址放置区,今后将打造成古海塘景观节点,完整地呈现古海塘的整体构造,最大化地保护省级文保文物的完整性。同时一并保留项目周边的传统农耕景观,为整个项目赋予了文保、科教意义,既突出了临平地域文化特色,也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加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将城市公园和田园景致巧妙相融,这个占地180多亩的古海塘文化体育生态公园内构筑起了独特的生态风景,也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预计项目整体将在明年向社会全面开放。这一节地模式和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其他区域类似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也为临平区未来在城市发展和生态治理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浙江践行“八八战略”的20年,也是临平从农业大县到创新强区飞速跃升的20年。如今,临平区正在硬核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与此同时,临平区坚持平台集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这些工作的背后,都铺满了临平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利用的底色。

接下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将继续紧扣“大抓发展”主题,强化要素保障,通过主动出击、强化服务、逐宗对接等方式,按照“向盘活存量要空间”“向集约用地要空间”的思路,努力推动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