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健共融”照亮前行之路

2023-10-24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22日开幕——无论是开幕式上“刀锋战士”演绎奔跑人生,还是独臂少女以科技助力、借助仿生手臂点亮残运会主火炬,抑或是佩戴耳蜗的听障儿童以童声高唱,再或是开赛后残疾人运动员摘金夺银,他们身后都有着非凡的人生故事。

他们共同树立标杆,点燃梦想,也让世界看到不屈斗志,足以唤醒对推动“残健共融”所应抱持的平等、尊重、信任和爱——

开幕式上《勇向前》节目表演者、两位“刀锋战士”潘俊帆和王广玉君,分别于2015年和2020年因意外截肢。他们都曾遭遇生活的不幸,却没有向命运低头。致残后,“独脚潘”以超人毅力成为“全球第一位完成戈壁108公里挑战赛的腿部截肢者”“全球第一位走完涵盖地球所有地貌无人区的截肢者”等;王广玉君则以独腿大胆拥抱机车梦,日常还开设自媒体账号“独腿骑士的日常”。主火炬点燃者、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徐佳玲,4岁时因车祸失去左臂,其后投身游泳项目,终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以14岁之龄斩获1金2铜,又在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揽下7金2银;杭州亚残运会开赛后,37岁残疾人运动员、亚残运会皮划艇项目首金获得者谢毛三,儿时即因病致残,当年,已经24岁的她选择皮划艇运动时,身份还是一个“裁缝”……

体育运动之于每一个人,是一份健康、快乐、激情与力量;体育运动之于残障人士,更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就康复医学而言,以体育和医学结合,康复的根本还在于运动。本届亚残运会共设22个竞赛大项,人们感叹于残疾人运动员完成赛事动作之完美,但也知“高光”背后,往往经历了黑暗隧道中的漫长摸索。比如,用轮椅类运动帮助下肢残障人士突破身体障碍、竞技对抗;用球类运动训练视障人士,以听觉通感视觉,球里的那个铃铛就有如罗盘、有如放光的太阳;而游泳则帮助残障人士增加水线触觉、锻炼敏锐听力,促进肢体平衡等。当然,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如此,更多的残障人士康复亦是这样。让残障人士迈向康复之路,医学之外,唤醒的不仅仅是肢体,更有着信心、勇气和斗志。

让生命温暖生命,让力量激发力量。杭州亚残运会召开,无论是“有爱无碍”的软硬件环境,还是活跃在赛场内外的“小青荷”等,都再次为世界作出示范。推动“残健相融”,我们要更加努力,以“有爱无碍”来为残障人士不断创造条件、点亮梦想,照亮他们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