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厉玮 通讯员 赵羽 文 丁以婕 摄
七十年前,在西子湖畔诞生了一家以传承地方戏曲曲艺为使命的剧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滑稽戏表演艺术家俞笑飞带着一群杭滑艺人,从杭州老底子的文化记忆出发,开始了对“笑的艺术”步履不停的探索。
七十年间,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深深扎根于杭州的文化沃土,铸就了一个个令人回味无穷的笑坛经典,让本土戏曲曲艺活在舞台,活在市井,更活在百姓的心间。
最是深秋好时节,八方宾客聚钱塘。10月18日,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团)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正式启动。十五奎巷暮色渐沉,杭州艺苑灯光亮起,四海曲艺人欢聚一堂,乐满杭城。
江浙沪名家荟萃 老中青三代同台
城隍阁脚下,藏着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古韵杭州。昨天下午,艺海楼又“开锣”了,“喜笑颜开”——杭滑70周年座谈会拉开帷幕。齐聚艺海楼,漫谈传承,共话未来。座谈会现场,见证杭滑70周年风雨兼程、筚路蓝缕的团歌《一路繁花》全新首发,五位代表性传承人匠心创编的《钱塘余韵系列丛书》出版发行。艺海楼里,阵阵曲声悠扬响起,幕幕好戏精彩绽放。
当晚七点,70周年院庆的开场好戏——“喜笑颜开”江浙沪滑稽曲艺名家专场在艺苑剧场上演。舞台上,充满活力的海派文化、温婉软糯的苏州腔调以及原汁原味的钱塘曲韵轮番登场,尽展南方曲艺的独特魅力。“阿德哥”毛猛达和他的老搭档沈荣海,以上海独脚戏与新海派喜剧的创新形式,为大家带来上海的城市符号——“石库门”的笑声;小品《天平》由“滑稽梅花”第一人张克勤携弟子龚薇主演,干脆利落的说表,丰富的肢体语言,颇具“苏式滑稽”特色的表演,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满堂喝彩;让莲花落开遍乡村角角落落的“人民艺术家”翁仁康,一登台便赢得掌声连连,他用大家熟悉的绍兴方言,诙谐地演唱了莲花落新编曲目《牧童遥指杏花楼》。
“喜笑颜开”之夜,怎么能少了杭州观众期待已久的本土笑星们?本场演出的另一个高光时刻,属于杭滑的经典滑稽剧目。《家人外人》《钉子》《今非昔比》等经典节目悉数上演,“两沈一汤”“阿峰”等央视春晚原班人马、“牡丹奖”获得者等曲艺大咖精彩亮相。熟悉的本土方言,极具杭滑特色的“包袱”“噱头”,承包了大家一整个晚上的快乐。这一夜,老中青三代同台,一展杭滑守正创新、薪火相传的时代新风貌。
曲艺人凝心聚力 动静态非遗传承
成立于1953年的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带着九项非遗戏曲曲艺(独脚戏、杭州评词、杭州评话、小热昏、武林调、杭州摊簧、杭剧、滑稽戏、杭州方言)走过悠长的岁月,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接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院之初,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创始人、滑稽戏表演艺术家俞笑飞带着一群艺人走南闯北,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汪顺仙》《上海小姐》《七十二家房客》等一台台滑稽大戏纷纷出炉,屡创佳绩。1958年,小热昏艺人安忠文第一次把杭州小热昏《比媳妇》带进了中南海怀仁堂。
这些年来,从小品《阿峰其人》《求字》《礼尚往来》到《返程车票》,杭滑还在央视春晚、元宵晚会及节目《我爱满堂彩》上大放异彩。这群戏曲曲艺人正拧动着岁月的发条,让最地道的杭州腔调继续活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天地之间,跨越山与海,大街小巷,唱响欢乐乐章……”近年来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打造“动态+静态”的非遗传承保护模式,让小热昏唱响河坊街,杭剧、滑稽戏亮相艺海楼,杭州评话、武林调走进西溪湿地,杭摊则荡漾在西湖之上……走过七十载悠长岁月,杭滑坚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心讲好老百姓心中的杭州故事,用情谱写地方戏曲曲艺的传承续章。
七台戏轮番登场 激荡起满城欢笑
好戏到,百姓笑!接下来,杭滑建院(团)70周年系列展演还将陆续推出钱塘余韵——精品滑稽曲艺专场(上、下),大型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大型滑稽戏《唐伯虎点春香》《老来得子》《清清白白》等一系列观众们喜闻乐见的专场演出及优秀剧目。其中,《男人立正》还入选了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剧目。无论是小热昏、杭州评词、武林调等独具本土特色的小节目,还是充满江南韵味的舞台大戏,都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杭州声音,来展现独特的地方文化,激荡起满城的欢声笑语。
“杭州滑稽戏说到了我们心坎上”“从小外公外婆带着我看杭滑长大,好多杭州话都是杭滑教会我的”“杭滑承包了我们全家的欢笑,现在儿子也喜欢听小热昏,有时也会哼几句”……一路走来,杭滑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传播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与别样精彩。同样的,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也亲历并见证了杭滑一路走来的峥嵘与高光。院长董其峰表示,行进在追逐滑稽曲艺的艺术道路上,杭滑人将继续以文艺的方式记录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真挚和赤诚为观众创造欢乐,演绎人生。
曲艺真正的魅力,一定是在现场。昨晚的杭州艺苑剧场,以一台充满钱塘韵味、滑稽喜乐的名家好戏开门迎客。舞台上,董其峰表达了对杭城观众的感谢,大家也一齐祝福杭滑“生日快乐”。70周年院庆的大幕已经拉开,接下来的半个月,你准备好与杭滑一起开怀大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