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限空间” 赢“无限发展”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践行土地节约集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硅谷天堂”

2023-10-19

滨江区首个工业综合体

大华幼儿园

兴耀科创城

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夏莹 文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供图

2023年初,自然资源部公布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单位名单,杭州滨江区成功入选。

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占全省2.8%的地区生产总值,以有限的空间、赢无限的发展,高新区(滨江)是如何做到的?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坚持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抓手,积极探索集约用地新途径,以最优‘店小二’政府服务护航产业落地,不仅实现了城市工业发展的模式创新,还有力推动了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指出,践行土地节约集约、转型绿色发展,“小块头”的高新区(滨江)聚焦破解用地瓶颈,为全市践行土地节约集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提供了一个个精彩的杭州样本。

引产聚才、协同联建 以最强“店小二”服务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滨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GDP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9%。

三季度末,高新区(滨江)“捷报”再传:截至目前,已出让工业用地356亩,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全年目标。优质企业缘何纷纷选择在高新区(滨江)“扎根”?优质营商环境是关键。

“以前,三本证,三个环节,要分开申请三次,来回分别跑规划审批和不动产窗口才办得下来,现在竟然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申请就能办,并且一天就拿到了!”5月24日,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内,宏杉科技、神甲科技两家拿地企业完成成交确认当日,项目方案公示图就已经挂出,公示结束后即“喜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证”,一位负责跑审批的企业工作人员在拿证后感慨:“时间就是金钱,这帮我们节省了很多很多!”

不仅做好企业“一对一”服务,高新区(滨江)还主动成为引领企业“资源抱团”“共建共享”的“领头人”和“店小二”。

“在精准供地的原则下,滨江区产业用地供应地块都不大,如果各自建设地下空间,不仅开发成本高,还容易造成空间割裂、资源浪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在长期对企业的密切服务中留意到这个“痛点”,去年,高新区(滨江)结合走访调研,出台了《滨江区相邻地块项目统筹开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

目前,在该政策引领下,光云科技、高新兴创联、银江股份、长典医药等4家拿地企业开创“4企联建”模式,协同建设地下空间,不仅破解了单个地块可开发地下空间小、空间割裂等难题,还有效降低了企业开发建设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高新人才最重视的子女教育问题,高新区(滨江)大胆先行先试,创新产业园区嵌入式公办幼儿园办学模式。

“2019年10月份,海康威视提出希望在园区内办幼儿园,以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园、入托问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提出诉求后,高新区(滨江)迅速响应,短短一年后,海康威视幼儿园作为全市首家智慧科技型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投入使用。同年10月,高新区(滨江)第二所嵌入式幼儿园——钱江湾幼儿园海创分园也投入使用,这是高新区(滨江)第一所在国有产业园区内设立的嵌入式幼儿园。

“通过这两个项目试点,我们逐步总结出针对不同区块的嵌入式幼儿园的开发模式。”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现有的产业园区,鼓励利用存量建筑进行改建或在建建筑补建;对新建的员工规模1万人及以上的产业园区,同步规划教育配套用地;对人才密集区块,利用配套用房改建人才公寓配套幼儿园。

截至目前,高新区(滨江)大华、物联网幼儿园相继开园,办学机制也越来越完善,高新区(滨江)的创新产业园区嵌入式公办幼儿园模式吸引了国内众多城市前来考察学习。

创新示范、统一运营 “工业综合体”引领产业供地新模式

对符合拿地标准的企业,高新区(滨江)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对于尚不具备拿地条件的企业,也因地制宜推出保障其升级发展的“妙招”——工业综合体。

“工业综合体,是高新区(滨江)首创的产业供地新模式,已完工的项目,既是高新区(滨江)首个,也是省、市首个。”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看到,整个项目南临冠山,北临长河高级中学,乳泉路横穿东西,将综合体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空中的“光之轴”将两个原本隔路相望的地块连成了一体;项目空间错落有致,留出了观山景观廊道,完全不像印象中传统的“工业厂房”,反而更像是个“创意园区”。

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项目借鉴了中国园林的构筑理念,模拟自然山体的堆叠方式,构建“一轴、两核、三列、四组”的总体空间布局。整个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布置了8个智能智造生产研发用房,其中连通南北的“光之轴”部分,是共享的公共配套空间。

“工业综合体从最开始规划打造的目标便是,让优质企业可‘拎包入住’。”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因此,除满足入驻企业水电气、网络、仓储物流等基础生产需求外,工业综合体还统一配建了食堂、展厅、咖啡厅、图书室、健身房等多元化生活服务设施,可有效解决多宗地分别供地开发成本高、公共配套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对乳泉路下方地下空间一并开发建设,实现南北地块地下空间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园区利用率、综合性,实现了有限空间无限发展。

目前,高新区(滨江)首个工业综合体已签约13家拟入驻企业,按照平均每家企业拟供地18亩计算,与直接供地相比可为滨江节约土地面积100余亩。这样的工业综合体,高新区(滨江)已启动4个。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大限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业综合体还高效组合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

“可以说,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运营’的工业综合体内,入驻企业将享受物业管理、事项代办、融资引导等‘一揽子’周全服务。”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对有拓展、转移生产基地需求的优质企业来说,既有效减少了前期拿地、开发建设等成本投入,也将更好实现产业链协同、生产要素集聚,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内安心拼搏。

做优增量、盘活存量 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

10月16日,《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规划》正式发布。

“对高新区(滨江)来说,谋划打造‘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具有融入全市战略、联动两廊发展、补齐原始创新短板、带动南部区域快速发展等现实意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该局正聚焦核心区域编制城市设计,充分发挥创新核心引擎作用,努力以片区规划带动总体规划,为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高新区(滨江)逐步建立了“总体+重点+导控”的“穿透式”分层导控体系,即以整体格局优化为统领,以重点片区塑造为抓手,以管控逐级传导为支撑,对重点区域实施城市设计图则化,实现从详细城市设计传导到控制性规划的落实,有效保障全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

今年是全市规划编制攻坚年。当前,高新区(滨江)在实现详规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了三个单元控规修编工作,进一步聚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配套、彰显历史文脉、塑造城市风貌、推动工业园转型提质,助力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除了以规划引领精细化做好“增量”发展空间设计管控,高新区(滨江)还着眼“存量”低效土地盘活,为产业发展释放空间。

“一踏入园区,就被现代化产业园区风貌吸引住了。”最近,正在高新区(滨江)为企业寻找新办公场所的李先生发现,西兴工业园南部已“旧貌换新颜”,变得有些“认不出”了。

“以前这个区块是以摊大饼、低矮旧的老厂房为主,作为汽车修理厂、仓库出租,不仅产出低,还有安全隐患。”其中一位已完成项目转型升级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在政府相关部门及街道引导下,兴耀科创城等多个企业决定对各地块重新规划打造。

年初,随着项目的建成与配套招商基本完成,“新生”的兴耀科创城成为了杭州首个提出打造“双碳”技术产业园的科创园区。

“开园以来,已经有70多家高新企业入驻,相信未来企业全部入驻后,不仅会大大提高亩均效益产出,还将带动提升园区周边的城市活力。”兴耀科创城相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园区不仅建筑本身焕然一新、提升了城市界面形象,还在内部配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园区食堂,引入了星巴克、全家便利店等优质配套,填补了周边配套的缺失。

正是清晰看到了土地“低效盘活”的巨大潜力,高新区(滨江)针对低效空间的盘活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2021年5月,《高新区(滨江)街道工业园提升改造“腾笼换鸟”计划实施方案》发布,同年开展了三大街道工业片区提升改造规划研究,在符合上位规划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潜空间存量,探索通过收购、整治、提升等更新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全区高新产业发展挖潜更多孵化、试验和成果转化空间。

冠山数智产业园、长河工业园三期……当前,一大批聚焦承接高新区(滨江)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溢出制造类项目、北企南迁未供地产业项目的产业园正加速“腾笼换鸟”、全新出发,为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面向未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区),高新区(滨江)将重点围绕创新供地模式、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存量空间低效盘活等,持续在机制、举措上探索创新,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复合利用、立体利用,打造具有高新区(滨江)鲜明辨识度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以持续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两个先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