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故事有碍正确认识外卖员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2023-10-19

在社交网络上,有一些外卖员很忙,但不是忙着送餐饮外卖,而是忙着应付顾客的各种奇怪要求。当然,这些内容都是假的。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外卖员的视频,一些人假扮外卖员,虚构各种夸张的故事,以此获取关注。

以外卖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群体,成为虚假短视频的“主角”,主要原因还是关注度。现在外卖员广泛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与此同时,大家对外卖员的真实工作生活了解不多,容易被那些制作虚假视频的人利用。

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有关外卖员的虚假视频,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假装做好人好事,例如“外卖员帮孕妇扛大米上楼”,众多视频的内容、配文高度相似;另一类是虚构苦难,博取同情。不论哪种类型,这些短视频都把事先策划好、按脚本摆拍的内容当成真人真事来发布。这些胡编乱造的视频,树立的是虚假人设,无助于公众正确认识外卖员这一职业群体。

把“苦情剧”说成是真实故事就是故意造假。今年8月,网上出现了一段“女外卖员深夜送餐回来发现电动自行车被偷盗”的视频,激起了很多人的同情心。但湖南怀化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视频内容是自编自演的虚假故事。最终,三名相关责任人因涉嫌编造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

治理这些恶意摆拍的虚假视频刻不容缓。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对于虚假信息的治理,网络平台守土有责,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审核,不给虚假信息提供传播的渠道。面对信口开河、编造谣言的视频,网络平台有义务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该下架的要下架,该关停账号的要关停账号。

外卖员需要的是平等与尊重,不是廉价的同情。网络空间的风气,不能被虚假“卖惨”的视频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