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龙泉小伙在德清探寻“瓷之源”

2023-10-17

毛晨安在制作瓷器

毛晨安复原和创新的德清瓷作品

记者 沈晓颜 通讯员 姜睿

秋日的德清县乾元镇谈家弄,黛瓦青砖,路平巷幽,路过弄口硕大的古香樟树往深处走去,推开一扇古色古香的老宅木门,一个正在装饰中的陶艺工作室初具雏形:制作区、烧制区、咖啡休闲吧、德清窑原始瓷展示区……功能区块分布清晰,静待游客的观光体验。

工作室的主人叫毛晨安,1996年出生,浙江龙泉人。16岁时,他以学生的身份跟随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军港来到德清参与德清窑恢复工作,此后一直扎根于此,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德清古窑的传统技艺,让失传千年的德清窑重新焕发新生,同时,他还创新研发出具有德清“瓷之源”特色的优秀青瓷作品,赋能德清“瓷之源”以商业价值。

“在乾元这座千年古城成立工作室,是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毛晨安说,“工作室入驻后,乾元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更加促使我要把这个陶艺工作室打造成一个能够让游客停留下来的文化空间。”

龙泉小伙在德清探寻“瓷之源”

揉泥、拉坯、晾干、修坯、刻花、洗坯、上釉、烧制……位于乾元镇的晨安陶艺工作室内,毛晨安正在动手制作瓷器。从小受到龙泉青瓷文化的熏陶,他自幼年时期便对制瓷工艺产生了极大兴趣,在课余时间经常观摩当地青瓷匠人的工作,自学了一些制瓷方面的知识。

为了系统地学习,毛晨安于2010年7月结识了他在制瓷道路上重要的良师益友——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军港。在王军港的悉心栽培和自己的认真学习下,他正式踏入制瓷事业。在龙泉青瓷文化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毛晨安对于青瓷的爱好与兴趣逐渐成为了他的职业理想。

受德清县政府邀请,2011年,毛晨安随王军港到德清参加德清窑的恢复工作,受聘担任德清窑特聘研究员助理。

“在东苕溪流域分布着300多个德清原始瓷遗址,我们的工作是深入这些遗址,采集老瓷片,研究其工艺和釉色;采集制瓷的原材料,进行工艺复原。”毛晨安说。在担任特聘研究员助理期间,他在学习和实践中汲取了大量陶瓷起源和制瓷工艺的知识,为他今后的作品和设计提供了理论铺垫。

除了复原德清窑的制瓷工艺,毛晨安和同事们还为德清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持。其团队为专家提供的《德清瓷厂试烧实验报告》中指出,通过七次试烧后的数据总结,确定了德清窑原始瓷胎釉,在龙窑的复建过程中复原了商代原始瓷的传统工艺,该报告为德清县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其撰写的论文《德清窑瓷器创新路径的探讨》详细阐述了在实践中总结的德清窑工艺传承与创新之路。

2015年,毛晨安前往景德镇陶瓷学院深造,在学习过程当中掌握了科学和先进的制瓷工艺,对陶瓷有了更加深刻和独到的理解。

千年古城在复兴中续写瓷文化

毛晨安认为,文化的印记,贵在传承,也离不开创新。

在德清窑的复原与发展过程中,毛晨安用原始制瓷工艺创新设计和开发出了黑釉鸡首壶书签、一“鹿”相伴自动搅拌咖啡杯等瓷器伴手礼。这两件作品在2021年第二届湖州乡村民宿伴手礼评选大赛中,分别获得“设计奖”和“传承奖”两项大奖,毛晨安也成为该届赛事唯一获得双项大奖的参赛者。通过该活动,毛晨安为德清当地的文旅行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1年,因工作表现突出,毛晨安被德清县总工会与德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德清工匠”称号;2022年,他被评为“湖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在德清学习、工作了11年的毛晨安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并谋划在德清开启陶艺事业的新篇章。目前,他在乾元镇的个人工作室装修已近尾声。工作室旨在继承和发扬德清古窑的传统技艺,让失传千年的德清窑重新焕发新生,创新研发具有德清“瓷之源”特色的优秀青瓷作品,推动这座千年古城的工艺美术行业交流合作。

“德清窑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它的作坊遗址于1956年在原德清县城即今乾元镇周围的焦山等地被发现,乾元镇是德清窑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天然的‘瓷之源’文化底蕴。”毛晨安说,这几年,乾元镇启动千年古城复兴行动,一批历史街区、文化场馆的复原与开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正在慢慢撬动旅游业的发展。

“半月泉遗址、古城墙遗址、老城关记忆馆、非遗馆……现在,乾元镇可逛可参观的文旅景点有很多,但真正能让游客停留下来‘体验式’感受古城文化的地方并不多,我希望能把工作室打造成瓷文化的体验地和打卡点,让更多人了解德清窑瓷器的制作,也为当地旅游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毛晨安说。

为了全力推动古城文旅项目的入驻与发展,乾元镇为毛晨安的工作室提供了房租减免、项目申报、宣传造势、游客引流等一系列扶持,在古城复兴中实现产业的导入,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记忆点的整合性文化品牌标识,不断吸引年轻人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