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张磊 文
记者 法鑫 王川 摄
弄潮儿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告别“大莲花”;寻来时路,从钱塘江上奔赴无垠的天际,化作漫天星光……
自秋分起,于寒露终。传统的中国节气串起这段美好的时光,为期16天的杭州亚运会终于在亚运会史上首个大花园中缤纷落幕。
这一夜,人们纵情欢笑,舞台属于运动员们,志愿者们,这座城市的所有人……
江南好,情长久。正如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陈卫强在闭幕之际发出的邀约——“欢迎你们再来杭州!”
山高海阔,终有一日,我们会再相逢。
感恩与感谢 一个都不能少
闭幕式的关键词是“欢庆”与“惜别”。
从开场短片《亚运聚欢潮》到结尾短片《最忆是杭州》,75分钟,穿越了过去的16天。
如亚运会开幕之时,全场喊出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闭幕时,我们吟诵的是“最忆是杭州”,以“藉草攀花”送别新友,用“荷桂共融”传达和合共生。
19朵向上生长的巨型桂花出现在场内,与AR璀璨之花构成了蓬勃生长的亚运大花园;一朵通过AI智能绘图算法生成的“荷桂记忆之花”被小女孩捧在手中盛放,这是每个参与亚运的人的独特回忆;露珠少女在荷叶之上娉婷舞动,灼灼如明珠照亮了“亚洲一家,天下大同”的和美期盼。
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说,闭幕式采用了去篇章化的表达,主打一个“情”字,这个“情”是无数的感谢之情——
感谢运动员们,他们的拼搏、努力与决心,给这场盛会留下了太多令人血脉偾张的瞬间。闭幕式特别把运动员从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在大花园里尽情拍照,享受运动的快乐。
感谢志愿者们,他们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永远绽放的笑脸是亚运最亮眼的底色。当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身着职业服饰走过记忆之河,在火炬塔下仰望潮涌之火,“荣誉属于所有人”“做自己的冠军”……这些网幕上的语句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感谢那些共同办赛,让亚运更精彩的城市。以微型景观方式呈现6座办赛城市风貌的花车巡游在场内,网屏上呈现出这些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杭州的“三潭印月”、宁波的“天一阁”、温州的“五马雕塑”、绍兴的“兰亭雅集”、金华的“义新欧班列”,配合各具特色的亚运竞赛项目,让嘉年华愈加喜庆欢腾。
感谢那些未能上场的备选演员们。他们为了亚运会的开闭幕式,在这个夏天辛勤排练,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一展风采。在闭幕式的嘉年华里,他们也站上了舞台的正中央,恣意挥洒青春,分享快乐与泪水。
现在与未来 永远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开幕式上“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让世界惊艳,由1亿多人参与的数字火炬手汇聚成了数字人,迈步跨越钱塘江,与奥运冠军汪顺一起点燃了主火炬塔。
闭幕式上,数字火炬手有了自己的名字——弄潮儿。多么贴切,又多么诗意和青春勃发,它由远及近,跑入闭幕式现场,与现场及电视观众“比心”互动。
随着主火炬的熄灭,弄潮儿向着场外奔跑,纵然恋恋不舍,也毅然迈向远方,逐渐化作满天星辰,洒落在之江两岸,城市各处,世界各地……
由小光芒汇聚又散作点点璀璨,是爱与希望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自有薪火相传接续之意。亚运会不只是体育盛会,更是文化盛会,“薪火”传递的不只是亚运之火、体育之火,更是向全世界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代风貌,还有全新的办赛理念和技术——首届碳中和大型运动会、首届绿色无废亚运会、首届云上亚运会……
一头一尾,开闭幕式,让人们看到了体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技术与哲思的互相交融。
开幕式的全球最大的地屏网幕将顶尖科技与“潮起亚细亚”的主题完美契合,闭幕式则用独一无二的数控草坪展现了一个亚洲生态大花园。
这背后除了艺术家的巧思,更是中国科技的日新月异,遥遥领先。沙晓岚感慨地说过,十年前,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实现。
杭州新亚运,中国新时代。
这一晚的欢腾,属于浙江、属于中国、属于亚洲。
此刻,我们心心相融,共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