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 持续发力

“只此青绿”的萧山运笔

2023-07-12

1

2

3

4

5

县域风貌样板区

记者 金婷婷

萧山微融圈 高梦姣 陈儿 苏雯丹

夏日的湘湖,碧波荡漾、鸟鸣鱼跃。

过去20年,湘湖先后历经三期建设,实现了从复湖、建湖到成湖的破茧成蝶。就在几天前,湘湖与隔江相望的西湖正式缔结“姊妹湖”,开启“美美与共”的“西湘盛景”。

时光回溯,情怀如初。经济大区萧山,在高速前行的同时,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保持持久定力、展现战略担当,成立“推进美丽萧山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五水共治、美丽城镇、垃圾分类、城乡风貌等职能,让美丽萧山在一场场“翻身仗”“蝶变仗”中慢慢生长,展现“只此青绿”的萧山运笔——

连获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垃圾分类工作连获省市优秀、美丽城镇省市级样板总量居全市第一,诸多“萧山经验”全省领先、全市首创……

如今的美丽萧山,是“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的湖光山色,是“心相融·达未来”亚运风貌样板区的杭州意象,是55万多户萧山市民用“小绿桶”拎出的美好生活,更是萧山数年以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湾碧水绕萧然 美在久久为功

水,是萧山最鲜明的地域特征。波澜壮阔的钱塘江滚滚而来,浦阳江穿越南片大地,浙东运河横贯东西,西小江逶迤东南,从干流到支流再到河沟溪流,各种形态的水,构成了萧山地理版图中的“大动脉”与“毛细血管”。

“五水共治”前,萧山也曾经历“成长的烦恼”。作为河网水系大区、传统产业大区、流动人口大区,劣V类水体总量占全市40%,一度是剿劣任务最重的地区。

“五水共治”伊始,萧山就下了标本兼治的决心,以沿河15米拆违为突破口,在全市率先实施河道障碍物全面清理工程,强势推进“三清一配”(清违建、清淤泥、清排放口、配清水),不断擦亮“水韵萧然”的底色。

此后,萧山的治水故事,在每一寸土地上延续。持续深化“美丽河湖”建设,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流域共治”“找寻查挖”等专项行动,高标准落实河(湖)长制,进一步拓展生态修复、群众休闲、绿色发展等功能,根据河湖自然禀赋、资源环境状况和功能区规划要求等,科学有序实施生态治理,数字赋能实现长效管护。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截至2022年底,萧山区已连续五年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目前已进入2022年度“大禹鼎”公示名单),共创建省级美丽河湖5条、市级美丽河湖22条、水美乡镇3个、乐水小镇5个、水美乡村47个。如今,一大批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科技创新等新业态在萧山“拥河”生长,河湖资源切实转化为城乡发展、惠民富民的生态优势,成为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萧山的治水工作也持续拉高“亚运标准”。除了借助5G无人船、无人机等“智慧力量”,开启“水陆空”立体护河,萧山区还搭建了全市领先的智慧治水信息平台,全区镇级以上河道以及水系、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可以“一图展现”。

今年,萧山区还成立亚运智慧护水队。护水队由各镇街单位护水队、民间河长队护水队、市民护水队等组成,汇集了全区数千人规模的志愿者力量,全力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护航亚运水环境。

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碧水绕城,水岸共兴。展望未来,属于萧山的治水故事,将愈发精彩。

低碳生活新时尚 美在人人参与

“老师,榴莲壳是易腐垃圾吗?”近日,在萧山中学环保社团,45分钟的垃圾分类课程一结束,同学们立马围在垃圾分类志愿者讲师卢丹身边抛出各种问题。

在萧山,像卢丹这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讲师共有60余位。从2018年成立至今,他们在基层社区、村镇、学校、医院、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累计开展活动近600场,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

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讲师团成员马群霞深有感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座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担任志愿者讲师至今感受到的最大成就感。”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对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萧山来说,更是一场城市精细化管理大考。时针回到六年前,在推进垃圾分类之初萧山也曾面临重重阻力——

“撤桶?居民们不同意怎么办?”六年前,得知“定时定点”垃圾投放模式时,新塘街道汇宇花园四期小区的社区书记有点傻眼。毕竟,要“颠覆”居民习惯并非易事。进化镇裘家坞村也曾为桶犯愁。彼时的农村生活垃圾在分类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范围广、人口多、日常管理较为松散等特点,因此仍采用传统的“门前二分桶”模式,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桶不仅占用道路空间,垃圾桶内混投、垃圾外溢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萧山的“解法”是城乡统筹、数智治理。

在城市社区,萧山区以智能账户为核心,以数智治理为依托,逐步建立小区生活垃圾全品类源头收集、全流程积分激励、全链条智能监管、全体系基层治理、全方位宣传教育、全落地责任矩阵的“六全一码”高质量分类模式;在广袤乡村,萧山区首创“四定一撤”(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车运输、定位处理和撤桶入户)农村垃圾分类新模式,有效提升农村垃圾分类水平及人居环境品质。

为提高垃圾分类的全民参与率,萧山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以设立“智能账户”为核心,以“一制三化”为抓手,面向全区居(村)民实施“一户一桶一卡一芯片”实户制精准分类。目前,萧山600多个小区、300多个行政村共计60万户居(村)民完成“智能账户”数据接入,实现源头产生垃圾和末端处置垃圾数据统一。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如今,萧山区持续创新垃圾分类“杭州模式”萧山方案,提升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模式,全面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六全一码”、农村垃圾分类“四定一撤”,优化智能监管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化积分兑换体系,持续推进装修垃圾闭环治理体系、大件垃圾预约回收体系建设,实现全品类规范收运处置,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共同“分”享美好生活。

富美风貌入画来 美在城乡融合

近日,萧山区临浦镇南秀苑小区热心居民陈先生,代表小区业主向镇城建办、山阴街社区、南秀苑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物业公司送去了五面锦旗,对临浦镇创建县域风貌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表示感谢。

改变就在身边发生,美好走进每个日常。作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临浦镇“古越风情·雅居临浦”传统风貌区打造的一个亮点,就是在传承临浦古越文化的同时,提升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配套能级,营造特色场所空间。

过去,萧山靠的是“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发展模式,它带有县域经济的痕迹,最大特点就是自下而上、资源分散。这也导致了萧山有许多小城镇面临“既不如村,更不如城”的困境——一头连城市、一头连乡村的小城镇,本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中枢点,却成了“中梗阻”。

从小城镇环境整治的塑“形”到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的铸“魂”,再到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的“整体大美、浙江气质、杭州意象”,萧山不断升级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标准,实现城乡面貌质的飞跃,重构“萧山印象”。

在首轮美丽城镇建设的三年中,萧山累计创建成功美丽城镇省级样板9个、市级样板16个、基本达标城镇1个,省市级样板总量居杭州市第一。这些“样板镇”在承接城市、带动乡村方面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乡村延伸,一个个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30分钟辖区生活圈加速形成,让更多群众在美丽城镇共享新生活。

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的同时,萧山也关注到了散落在城市与乡村间的城郊接合部这个城乡风貌的最后一块“短板”。为此,萧山启动50个城郊接合部村社整治,将城郊接合部这个城乡之间的“夹心层”,改造为特质鲜明的风貌带和城乡融合的共富带。

破立拆改转换腾挪间,萧山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向美同频加速度,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眼下,聚焦“自然、传统、现代、和谐”的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则是萧山推动共同富裕的“试金石”、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招”、筹办亚运赛事的“助推器”。

今年,萧山区还将创建“创新高地·钱湾智慧谷”特色产业风貌区、浦阳-临浦-义桥“溯江乐居”县域风貌区等七个省级风貌样板区,以配套完善、实施共享的高品质生活,让每个市民都能切实感受城市风貌整治提升带来的丰硕成果。

萧山区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乡风貌工作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围绕环境提升这一中心,与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相结合,与现代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相结合,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合力、更实的举措,为助力亚运、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1

秀丽湘湖

2

钱江世纪城亚运水系

3

“六全一码”分类新模式

4

垃圾分类讲师团授课

5

城郊接合部环境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