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
记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洪沵
执党建引领之笔,绘基层治理新篇。
作为浙江第一个地方党组织的诞生地,近年来上城区小营街道以“红巷精神”为思想引领,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涌现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诸多生动实践与案例——
比如,盘活用好“一馆两基地”等红色资源,创新打造杭州市首个红色主题文化集聚区;与省委组织部、中国美院等53家单位共建45个惠民项目,为美好家园注入“红色能量”;完成7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整合建成8000余平方米的“红巷幸福邻里坊”社区共富综合体;创新推出“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应用场景……如今的小营,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一老一小”幸福无忧、残疾人就业“无障碍”,还跑出了“营商环境”改革加速度,绘就了一幅幸福生活美好图景。
为独居老人升级“云守护”
89岁的方筱花是一位独居老人,住在小营巷社区的一栋老楼里。不过她却过得很安心,因为社工经常上门看望她,更重要的是,家里装上了紧急呼叫按钮、烟感燃气报警器、电子门禁卡等设备。“装上这个烟感报警器后,一旦家里有异常烟火,就会报警,现在很有安全感。”方奶奶乐呵呵地说。
这些得益于小营街道一项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即联合辖区企业制作并推出“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场景——基于“一表通”社区仓人房数据,通过汇聚老人多维度信息和创新预警算法,形成包括老人画像、安全守护、为老服务等核心功能,以数字赋能手段,实现独居老人24小时守护。
小营巷社区幸福邻里坊一楼里有面数字大屏,不断实时滚动着数据,汇集了独居老人的标签信息,包括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居家康养服务、自理能力、健康档案等。一旦出现异常会及时向社工发出健康预警,实现服务“不打烊”。
小营街道常住人口为7.1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2.87万人,比例高达40%。街道主要负责人说,提升“一老”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今年,街道通过承接区“一表通”二期试点和市人口库试点相关工作,把社区治理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与“数字化改革”有机结合,探索出了社区人口动态管理、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小脑+手脚”警网协同机制等创新做法。
比如“一老”服务方面,小营巷社区对193名独居老人、786名高龄老人进行重点守护,实现独居老人底数清楚、多维实时监测预警、服务处置及时闭环、公共服务高效供给。目前,平台已归集老人全量就诊记录1522条、水务监测数据10240条、烟感报警记录23条、日常走访数据1821条,根据预警算法模型分析产生预警提醒4331条。
为独居老人升级“云守护”,小营街道将数字赋能作为激发社区治理动能的“新引擎”,着力提升治理智慧化能力和水平,展现了数字治理新模式。
老旧小区“改”出幸福新生活
“这里几乎承包了我们一天的生活,上午带孙子到户外乐园玩耍,中午就在邻里食堂用餐,下午还能去二楼的婴幼儿成长驿站看看书。”姚园寺巷社区居民应莉霞说,新开的“姚缘·幸福邻里坊”已经成为居民们的热门打卡地。
今年,小营街道积极践行“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将市中心的一块废弃的小花园改造成了一处“幸福之地”——“姚缘·幸福邻里坊”。其辐射周边2000余户居民、百余家辖区企业,并推出“红色代办、休闲文体、党员教育、居民议事、老年食堂”等20余项特色服务,是街道继“红巷·幸福邻里坊”之后开出的第二个社区共富综合体。
小营街道是典型的市中心老城区,老旧小区占比高达76.3%。地理位置虽好,但是老小区的通病也慢慢显现出来——环境脏乱、配套设施落后、绿化面积少、停车难……今年以来,街道深耕“薪火红巷·美好小营”“一街一品”项目打造,努力推进4条精品韵味百巷、6个老旧小区改造以及高架沿线景观提升工作,并以小营巷和德寿宫周边小区为示范点位,打造阳台花海,营造全民亚运氛围。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解民忧、暖民心的民生实事,要想把实事办好,还需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为此,在改造过程中,街道充分与居民、人大代表、党员代表、企业代表沟通征求意见,不断加强党建引领作用。比如,小营巷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墙门议事会”,围绕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民主协商活动;金钱巷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茶叶市场创设“邻里茶坊”,用“茶台”代替“主席台”,以茶为媒、化解民忧……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一个个老小区的华丽变身,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幸福邻里坊”加速形成,不仅提升了社区面貌,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让群众“家门口的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小营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复信小营巷时的嘱托,努力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上走出独具特色的“小营模式”,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城篇章的新征程中展现窗口担当。
3
“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场景
4
姚缘·幸福邻里坊
小营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