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潮”学子迎亚运
学校实现数字化考勤
校长王荣陪孩子们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幸福感满满的“竞潮”学子
学校亲子运动会
通讯员 马丽娜
记者 温欣欣 王厚明
图片由校方提供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作为城东智造大走廊上承东启西的战略枢纽,江南科技城正着力探索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融合新路径,俨然已成为萧山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要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必须要办好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才能更好地吸纳人才、留住人才。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杭师大”)与萧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创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竞潮小学,这是江南科技城的第一所公办小学,也因注入杭师大的“基因”而备受期待。
“从前期的规划布局、校园筹备,到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杭师大都深度参与。希望杭师大附属竞潮小学高起点办学,成为萧山教育的一张金名片。”杭师大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杭师大附属竞潮小学正式投入使用,虽然办学仅两年,但已收获了家长的好口碑。无论是以“黑科技”惊艳众人的智慧校园建设,还是杭师大平台助力下的优质教师队伍的构建,或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探索,这所朝气蓬勃的年轻学校,正以自己“潮”之本色,向着成为“科技+人文+智慧”的有趣有梦有料的家门口好学校的目标前进。
A 积极推动万物互联 让数据“多跑路”
教育信息化让教学管理更精细、更精准
前段时间,第二期全国基础教育“智慧校园 科技赋能”管理改革专题研修班培训活动走进杭师大附属竞潮小学,让学校获得了全国关注。
“去年,浙江首批28个未来社区正式命名,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生活体验的无限遐想。未来学校是未来社区的核心应用场景,它会是什么样?我相信万物互联将在校园里实现,而竞潮小学正步入未来。”杭师大附属竞潮小学校长王荣说。
走在校园里,处处有惊喜。竞潮小学是浙江省率先推行10G全光网络的学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了校园大脑智慧控制中心,实现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营造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泛在教育环境。
在竞潮小学,学生们能感受到多少“黑科技”?记者追踪了学生小果一天的学习生活轨迹:
早上8点,小果来到学校,校门口的人脸识别设备通过刷脸对其入校情况进行录入,信息同步传送到小果父母的手机端。小果走到班级门口的“电子班牌”前,上面显示着当天的课表、天气和校园活动安排。“第一节是数学课,我得做好课前准备。”小果喃喃自语。
这堂数学课教的是四则混合运算,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当堂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小测验。只见小果和同学们直接在平板上作答,提交后老师的平板终端很快显示了大家的正确率。数学老师发现有两题错误率很高,就调取了部分学生的做题实例,投影在一体机上,开始针对性地讲解。“通过这套测评系统,我们可快速了解学生学情,实现精准化地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副校长倪灿东说。
中午,小果去智慧图书馆借阅书籍。借哪本书呢?图书馆的智慧借阅系统根据学生喜好进行好书推荐,喜欢动物的小果一眼就相中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把书往借阅台一放,再进行人脸识别,就完成了借阅,方便快捷。
下午的体育课进行了短跑体测,老师哨声一响,小果和同学们飞快地起步,不远处的摄像头捕捉着学生们的运动画面,冲过终点后,成绩第一时间被测算出来,并汇总到体育老师的终端。通过横向对比过去的跑步数据,谁进步了、谁退步了,一目了然。
在竞潮小学,智慧校园的“黑科技”已融入学生全天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也让校园管理变得更便捷。倪灿东的手机终端上,掌握着全校各个教室的环境数据,“放学了,哪个教室灯还开着?夏天了,各个教室的空调温度是否适宜?冬天关窗时间较长,教室里空气质量达标吗……这套系统可实时监控,并进行远程调节,真正实现了绿色节能,也保障了师生的身体健康。”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无论哪一款应用,我们都‘一切为了学生’,基于校情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思维来建设数字化校园,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让校园的教学、生活、管理变得更精准、更精细、更精致。”王荣说。
B 盘活杭师大资源 创新“三导师”培养机制
打造一支会上课、有思想、擅科研的教师队伍
教育圈有句话: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决定因素在于人。推动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关键在教师。
竞潮小学的教师队伍很年轻,平均年龄约为30岁。这支组建不到两年的教师队伍,却已有17人次在区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奖、9人次在区级公开课进行课堂展示或观点交流。在杭师大的助力下,学校探索出的一套“3+1”的基于青年教师成长的“三导师”培养机制,为学校的教师团队扎下“名师”之根。
据了解,依托这套机制,每位青年教师都有管理导师、教学导师、学术导师三位导师,并在集体备课、行政听课、组内磨课、校本研课、青年赛课、学区级展课等一系列“磨练”之中助力青年教师不断“修炼内功”。
青年教师何晓芬入职才一年,已感觉收获满满。“刚走上讲台,由于缺乏经验,独自探索往往势单力薄。三位导师分别对我进行管理、教学、学术上的指导,他们的宝贵经验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何晓芬现在兼任着班主任,她坦言,学校对班主任工作很重视,而管理导师的经验分享,让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班级凝聚力的打造颇为得心应手,“好的班级氛围,才能让孩子有更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青年教师章沂婷在这套体制的培养下成长很快。她的其中一位导师是市教坛新秀、湘湖小学党支部书记刘燕。“刘老师每次来听我上课,一堂课下来,都会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上好几页,课后一个个细节帮我打磨。不断磨课的过程,也是我思想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很多时候,导师的一个提点就会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章沂婷说,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课,还要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再思考,向教学更深层次迈进。为此,她一遇到问题就会向学术导师讨教,当前她参与的一个项目已在区里立项。
“给每位青年教师配三位导师,看起来有些奢侈,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是非常值得的。”作为驻校副校长,杭师大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周佳每周都会来学校,她主要负责学校的师训,以及参与制定教育教学重大项目的决策。在周佳看来,这些青年教师都是学校的“种子选手”,通过“3+1”培养机制获得快速成长。而他们也将成为学校未来新教师的师父,把当前积累的这些优质的教学、管理、学术经验,更好地进行传递,渐渐打造出竞潮小学的教师梯级培养体系。
建校以来,杭师大一直助力着竞潮小学教师培养和高水平办学。“除了引专家进来,我们也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杭师大的牵线,竞潮小学与杭城多所名校进行了结对,通过上公开课、参与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开阔教师眼界。” 周佳介绍,除了资源对接,杭师大也为竞潮小学向下“扎根”、向上“飞翔”提供了文化土壤与空间,竞潮小学核心办学理念“伴飞教育”的构筑,即依托于杭师大“科技与人文”双翼。
“我们希望盘活杭师大的优质资源,搭建更多平台,让每一位竞潮小学的老师都能找准前进的方向,培养出更多的名师、引领孩子更好地成长。”王荣说。
C 打造多元平台 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推动“家校社共育” 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与如今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的是,作为一所2021年创办的新学校,竞潮小学非常注重孩子的综合素养,并将教育从课堂延伸至校园、家庭、社会。
在竞潮小学,每一位孩子都可通过完成 “竞潮小学学子必做的33件事”,解锁“礼仪小飞侠”“德育小飞侠”等称号,完成一定数目的必做事项,还能升级至黄金、流星、王者等不同等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不少孩子感到新奇、有动力。
周佳介绍,这是围绕义务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打造的学校校本评价课题《33次闯关:有梦有趣有料的小学生成长清单设计和实施研究》的应用,也是杭师大为竞潮小学量身打造的“培根工程”中培养学生“公民之根”的一环。
除了德育,竞潮小学也充分关注着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校一楼大厅内有一架钢琴,每到中午,悠扬的钢琴曲就会响起,很多学生在这里开启了人生“第一场演奏会”。
谈起此事,竞潮小学音乐教师郁惠敏满是欣慰:“对孩子们来说,独自练琴往往是枯燥的。自从学校的钢琴向学生开放后,有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回家练琴更积极了。因为在学校的这种公开展示,让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中种下了一颗爱好艺术的种子。”
在学校的下沉式广场、教学楼旁,学校做了多个展架,展示着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一方面希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在相互学习中,获得更多对美的感知。”美术教师黄艳说。
在竞潮小学的校园里,还有20多个功能教室,包括中国陶艺、电子美术、电子钢琴教室等。“等学校逐渐有了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计划设置编程、航模等课程,让孩子的校园生活更丰富,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得到发挥。”倪灿东说。
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系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校社共育”同样重要。周佳清楚地记得,去年6月28日,竞潮小学家长学校成立。当天,第一堂讲座《小学地段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养成》开讲。半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她迎来了家长们数小时的咨询,“除了网上可查询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们其实非常希望学校可以以权威、专业的角度,帮他们一起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为此,学校邀请法律顾问在疫情期间开展基于家庭教育法的在线指导和讲座,持续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
“自学校开办以来,我们一直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解决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家委间也保持密切联系,每月会有总结分析,日常对于班级事务也会共同商议、群策群力。有的班级每周还开设了家长课堂,充分发挥家长们的智慧。” 倪灿东说。
今年5月上旬,杭师大附属竞潮小学举行以“家校合力,成长伴飞”为主题的2022学年第二学期家长会,学校的“品牌”提升项目——义工体系建设正式开启。有许多“竞潮”家长解锁了“义工”这一新身份,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义工”们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与特长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的“家长课堂”,并参与学校管理。比如启动仪式当天,学生家长、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博士丁建略就带来了一场“脑科学时代的亲子教育”公益讲座,让在座的家长收获满满。
“未来,我们将持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共同探索伴飞‘小飞侠’成长的‘竞潮’路径。”王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