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管光前 见习记者 彭云
2004年1月15日,春寒料峭,但临安天目山下的一片竹林里却是有说有笑,暖意融融。
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临安调研生态浙江建设。他走进天目山镇天目村的一片翠竹林,与当地村民一起挖笋话家常。听闻当地村民通过发展雷笋和农家乐,过上了好日子,习近平同志甚表欣慰。他叮嘱大家,一定要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之后的近20年间,临安区委区政府谨记殷切嘱托,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依托天目山的生态资源优势,在“不变”中“求变”,在“求变“中恪守“不变”,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用心书写生态浙江和“千万工程”建设的“天目实践”。
逆袭,城里客进村打工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竹林投射到王素云的床头,“照醒”了她枕边的闹铃。王素云一骨碌起床,给“搭档”张英美发了一条“Morning call”:“赶紧来!”
烧水、拌馅、擀馄饨皮……匆匆洗了把脸,扒了口饭,王素云又开始一天的忙碌。
王素云是上海市静安区的退休女工,现年63岁。自从五年前来天目村避暑,王素云就对天目山下被青林翠竹包围的天目村一见倾心。退休后,她来天目村租下了两层农房,成为天目村的常住村民,还做起了早餐和宵夜的生意。“这里空气环境多少好啦!来了以后,原先各种城市病都没了!我现在还做得动,就顺便做点小买卖贴补日常开支。”王素云说。
座落在天目山麓的天目村,是临安最早吃上“绿色经济”饭的乡村旅游“第一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的生态优势,村里近一半的农户办起了农家乐。每到入夏时节,来自沪苏等地的“候鸟老人”,纷纷逃离大都市,“栖息”天目村。这一住,就是20多年。后来,随着临安的全域景区化,来天目村的“候鸟老人”有所分流,但还是留下了众多像王素云这样的“铁粉”。
透过王素云,我们看到了天目村生态经济在20多年间的“变”与“不变”——“变”的是20多年的时光流转推动美丽经济的迭代和进化,“不变”的是天目儿女始终恪守的“生态初心”。
在竹林的另一侧,“不变”的 “初心”蝶变成了天目山生态经济的新模样:两座“花园式”生态文化主题酒店——都喜天丽酒店和英迪格酒店。
生态经济的“花样”绽放
两座酒店的破绿而出、花般绽放,不仅极大提升了天目山的生态旅游配套,也是宣传展示天目山生态文化的重要窗口。
天目山是天目盏的故乡,是宋韵文化和天目山佛教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为积极弘扬天目山文化,都喜酒店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将天目盏文化植入到了酒店的每一个角落。酒店以天目盏蓝釉之美为装修格调,流淌着天目釉的璀璨风韵。酒店设有天目盏展陈馆,陈列着各地陶瓷艺术家精心烧制的天目盏传世作品,让八方住客领略天目盏的千年曜变。
“日的光,月的光,星的光:全是你的。”徐志摩小住天目山时,在《天目山中笔记》里勾勒了旅人心中的“白月光”。如今,天目山的日月星辰“落到”了英迪格酒店恒温泳池的天花板上,与泳池的碧波和窗外天目山的蓝天、青草交融共生。
天目山的生态之美,还流淌在酒店的每一个细节,彰显天目山生态荟萃的“巧思”:酒店大厅金色秋阳般的古银杏艺术吊灯,将天目山1.2万岁高龄的古银杏“移植”到了酒店大堂;酒店前台的背景墙还原了天目山参天古树的沧桑纹理;177张手绘房卡集成了天目山的飞禽走兽,绘就了一本“天目山博物志”……酒店另一侧,以探寻天目山自然之美、生物多样性等为主题打造的“天目山自然探索儿童乐园”,不日开放。将自然教育、美育、运动和研学熔铸一园,为亲子家庭开启一场足不出户的“天目山奇妙之旅”。
为承袭天目山“生态共富”理念,两座酒店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聘用了大量当地村民,参与保洁、餐饮、前台、安保等工作。截至目前,两座酒店累计带动周边五个村近200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工资达4000多元/月。
“结庐”月乡,双向奔赴
生态促共富,共赴生态路。在生态经济理念的浇灌下,藻天线沿途正次第开出朵朵美丽经济之“花”。
遇见“月亮”,“桥”见未来。全国文明村月亮桥在20年间的精彩蝶变,融合着破与立、“变”与“不变”的巧妙发力、得当组合,也是“千万工程”与生态浙江双向奔赴、相得益彰的优秀基层案例。
2009年,月亮桥村先后纳入临安首批“无违建”创建示范村和土地确权先行村,累计拆除违章搭建8.3万余平方米,对村庄环境进行全域整治提升:整治背街小巷,打造美丽庭院,道路“白改黑”、杆线“上下改”、立面“旧改新”、污水“散改联”、供水“全覆盖”;村里还集中流转了400多亩农地、收储了十余幢闲置农房,修复了月亮桥,开起了民宿,举办稻田艺术节,搞起了旅游三产……这个当年曾被乾隆两度“临幸”的村子,逐渐声名远播。
先是吸引了杭州小热昏非遗传承人“老开心”周志华夫妇慕名而来,租房落户。紧接着,陕西小伙朱甲瑞把手工艺品工作室“下午来信”也搬到了月亮桥,江苏人储青松以“陶”会友在月亮桥创办了天目美术馆,淳安沙画大师方浪浪在此营造艺术家园,嘉兴人徐泊林创办“天目民宿学院”……一时间,“温柔”月乡成了各地艺术家们争相“结庐”的文艺“热土”、心驰神往的艺术家园。
月亮桥村有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该村已成功吸引120余名创客下乡创业,盘活闲置农房30余栋,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5.03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余万元。
创业创富创未来
“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为月亮桥“‘桥’见未来”注入勃勃生机,乡创产业跨界涌入,催生出更多的化学反应,一批“新农人”“新农创”“新农主”等新型农业主体纷至沓来,在月亮桥创业创富创未来。
向往诗意与浪漫的陶彩娣在月亮桥村租下30亩地,用玫瑰和月季打造自己心中的“莫奈花园”。
陶彩娣原本从事玫瑰花茶、纯露等产品销售。干久了,就想用玫瑰打造自己心中的浪漫“理想国”。2017年,陶彩娣偶然得知月亮桥村有农地出租,恰是她心中的“梦想田园”,遂决定执犁躬耕。
六年时间,陶彩娣的浪漫事业已然“出圈”,迎来了由花茶到婚礼秀的跨界买卖,开始承接玫瑰婚礼。“盛花期,站在玫瑰园外打卡拍照的游客挤满了整条田垄。”陶彩娣顺势运营起了自己的抖音号,向网友分享“草木花香玫瑰园”的美景,网售玫瑰花茶、纯露等产品。不到两年时间,已经积累了10多万粉丝。陶彩娣透露:“今年,我又承包了村里的70亩土地,准备种植花卉、果树、中药材等,预计每年能为村民增收30万元。”
玫瑰恣意绽放,瓜果十里飘香。
在月亮桥村不远处的交口村,裘立和大学室友徐斌杰用“循环经济理念”浇灌的西瓜和甜瓜陆续“甜蜜上线”。
裘立和淳安合伙人徐斌杰均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专业。怀着学以致用的共同志趣,2015年,裘立和徐斌杰租下了天目山镇交口村的200亩农地,种植西瓜、甜瓜和小番茄,开始自主创业。
也许是有感于现代科技农业与“舌尖上的福利”的背道而行,裘立和徐斌杰决定以“循环农业”培育“美味农品”。“农产品好不好吃,决定回头客的数量和忠诚度。我们每年都会从周边养殖场购买大量鸡粪、牛粪和羊粪,给瓜园和果园施肥。而且不用除草剂,坚持人工割草。”
多年的坚守,赢得客户的信任。如今,裘、徐二人主理的“玉禾相约青创农场”拥有一大批“忠粉”,西瓜、小番茄线上线下销售两旺,供不应求,“一些单位甚至一买就是一车。” 徐斌杰介绍。
“玉禾农场”除了带动30多位村民“家门口”就业,还通过“代种”共富一方百姓。今年起,裘立和徐斌杰尝试着将技术和生产标准输出给农户,培训并协助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管理,产出的农产品由农场负责包收包销,种植户享受保底收购价。到目前,已有10多户农户加入“代种”队伍。
点“绿”成“金”,“变”与“不变”
为更好地服务新农人和农村青年回乡创业,2021年,天目山镇成立了新农人联合会天目山镇分会,包括裘立、陶彩娣等在内的20名新农人成为首批会员。如今,人杰地灵的天目山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对“三农”事业有热情、有理想的新农人加盟于此,为天目山镇建设“大美天目山·绿富样板镇”聚沙成塔、聚力奋进。
点“绿”成“金”,村落变景区;以“绿”生“金”,生态带共富。在“变”与“不变”之间,天目山镇始终牢记“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指示,持续做强天目山的美丽经济、循环经济,提升美丽环境的生态价值。
近年来,天目山镇以“千万工程”指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抢抓“一廊十线”“美丽公路”“治水拆违”和天目山创建名山公园等战略机遇,全力推动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做优“天目宿集”精品民宿集群,提升“天目月乡”村落景区运营管理,加快打造“天目粮仓”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绘就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新画卷,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镇域样板。
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旅游景区5个、高端星级酒店2家、3A级景区村5个、露营基地4个、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个,5家“天目宿集”成员单位入选全省首批“浙韵千宿”培育名单。民宿学院开院运营,吸引浙江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人才培训基地挂牌落户。2022年,天目山镇全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全镇旅游收入达16750余万元。
眼下,我省正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加快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天目山镇将以此为契机,抢抓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的战略机遇,全力构建“乡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基层活力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