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赵芳洲
开阔视野、对标先进,学经验找不足,是一座城市向更高处攀登的“必修课”。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率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开启“南下取经”之行,赴广州、深圳学习考察。
春风浩浩,岭南大地花繁叶茂,深圳湾畔天朗气清。代表团南下第一站,为何选在这里?
风物长宜放眼量。广州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一直是杭州学习的榜样;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杭州学习借鉴。
可以说,这次学习考察既是主题教育的现场学习,全方位领略广州、深圳两地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的精彩蝶变,从更大范围深切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又是“跳出杭州看杭州、对标先进学先进”的取经之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发现了短板。
学创新
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全方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能力高居全球第二,其背后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添动力、增势能,充分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据了解,深圳、广州经营主体分别超过400万户、300万户,企业分别超过250万户、190万户,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2.3万家、1.3万家。可见,深穗两地超大的经营主体规模和企业数量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和无限可能。
杭州要学习深圳广州先进经验,坚定不移深化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做实做深文章,加大对企业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科研成果价值实现。
学融合
高水平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数字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广州、深圳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报告》中深圳、广州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位。
此行代表团前往考察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正是深圳利用与香港毗邻的区位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战略平台,找准细分领域实现跨越式、差异化发展。
杭州是数字经济先发城市,既尝到了数字经济红利,也较早遇到了调整提升阵痛,必须把推进数实融合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做强产业园区主平台,积极培育企业梯队,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
学精神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不竭动能
城市的精神气质决定城市的格局出路,干部的能力作风影响城市的发展进程。
广州、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正是两地广大干部群众凭借着“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才让两座城市跻身国内一线城市、迈进国际大都市行列。可以说,一次次转型发展是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一座城市化茧成蝶的过程。
城市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过去二十多年,杭州依靠民营经济的充沛活力,抓住了互联网特别是商业互联网的风口,推动杭州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持续推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抓住了举办G20峰会等历史机遇,实现了城市格局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
当前,杭州正处在“举办亚运会、建设大都市、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在这个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口,正如刘捷在广州深圳学习考察交流总结会上所说,要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精气神,始终保持善于学习、特别敏锐的状态,跳出杭州看杭州、对标先进学先进,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提高站位开阔眼界,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摆脱思维定势,把亚运红利转化为杭州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聚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