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诒庄共藏读

2023-05-12

曹海花

在浙江图书馆藏的古籍善本中,有这么一方鸳鸯印颇让人记得,“长兴王氏季欢彝罂夫妇印记”。这是长兴藏书家诒庄楼主王修、温匋夫妇的藏书印。

王修、温匋夫妇一生,藏书校书,勤于创作,创办《鼎脔》美术周刊,致力于搜集和传播乡邦文献。诒庄楼藏书版本精良,且多有其内容丰富的题跋。秘籍随劫佚散后,王修寄存善本古籍于浙江图书馆以供流通,1952年4月,其后裔王新将寄存书籍大部捐赠于浙江图书馆。

寒夜共灯 慕追金石夫妇

王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于长兴县中西街王氏仁寿堂,字修之,号杨弇。温匋,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月二日生,字彝罂。其先辈属广东梅县籍,祖父温以燠曾在吴兴做官,爱其山水,便侨居于此。二人于1916年结婚。婚后感情甚笃,温匋平素帮助王修缮校典古籍,搜集资料,纠正讹谬,孜孜不倦。见到明代以前的残本书,就自作“瘦金书”补成完帙,并以此自豪。

1920年,王修赴京师任北洋政府财政部佥事,工作之余,二人常至琉璃厂隆福寺搜求善本书籍,旁及钟鼎甲骨。王修题跋中言及的得书地点,北京最多,如“京师隆福寺带经堂”“北京隆福寺冷摊”“琉璃厂寇朝楹书肆”等。

1925年,二人寓居上海,发起组织以研讨金石书画为宗旨的巽社,主编《鼎脔》美术周刊,次年又创设王家印刷所。

王修好编撰,着重地方文献,所辑书有《长兴金石志》《泉园藏印》《长兴丛书》《长兴诗存》《抱蜀老人山水画》等。温匋曾编成《朝鲜艺文志》一书,又以朱孝臧《湖州词征》《国朝湖州词录》为蓝本辑成《长兴词存》一册,其《拜李楼画质》在《鼎脔》美术周刊上分期刊登,1930年去世后王修辑存铅印其《彝罂词》、影印其《拜李楼遗墨》。

恍惚间,我们似乎看到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在大相国寺书画古玩摊典衣淘宝,在青州归来堂中“赌书消得泼茶香”。温匋极为推崇李清照,1923年得湖郡先辈奚虚白先生的《漱玉词》,就以多种版本校定出版。她还把所居之屋题为“拜李楼”,浙江图书馆藏古籍王修题跋中有称温匋为“拜李楼主人”者。得易安居士遗像后,以丝线绣之,以示景仰,后还送到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陈列。

王修、温匋夫妇二人皆能书画诗词,同有书癖,一起寻书、买书、藏书、读书、校书、抄书,视金石如性命。在王修的题跋中,夫妻同乐的欢快羡煞观者:“辛酉(1921)嘉平朔灯下校……彝罂影钞《披沙集》颇勤,亦将竣事。寒夜共灯,并乐事也。”但天不假年,1930年温匋因难产去世,失妻之痛楚,从王修题跋中读来不觉泪流:“己巳冬,彝罂怛化,余心念俱灰。”

构藏诒庄 时贤共美其事

王修祖上仁寿堂即富藏书,夫妇二人又喜欢蓄书,常以巨金搜集群书,虽“时值匮乏,虽典质从之,毫不吝惜”。有时碰到善本而力实不及购买的,则借回连夜抄写。

1922年,王修购得七世祖王继贤知蒙城时所刻《古蒙庄子》一书,将藏书楼命名为“诒庄楼”,以示不忘先祖之志。有“贺画樊题”之称的樊增祥为其署楼额,贺良朴为其画《万卷归装图》,胡佩衡为其绘《诒庄楼晒书图》,徐璚为其做《贻庄楼晒书图记》,共美其事。

二人所收之书,求版本之精。从《治庄楼书目》看,诒庄楼藏书中宋刻3种、元刊14种,明刻本众多,还有不少稿本、名人抄校本,尤以日本、朝鲜本为富,日本本72部,朝鲜本100部。

古籍题跋一向被视为珍贵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历代藏书家和学者的重视。诒庄楼藏书中多见王修、温匋的批校题跋,留下了夫妇二人丰富的读书痕迹。据古籍(含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普查结果,浙江图书馆藏有王修批校题跋者151部、温匋批校题跋者2部。

王修的批校题跋方式有批、校、题签、篆书题册次、观款、题记、题跋等。从署款时间看,从1917年王修20岁起到1934年37岁间,几乎每年都有题跋真迹留下。王修古籍题跋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分为得书记、校书记、版本述、藏书厄、夫妻共、郊游考、豢养乐七个方面,从中也可以看出二人的选书之旨:重至亲、重乡贤、重古旧、重罕见。

浙江图书馆馆藏日本宽政八年刻《扬子法言》上,有王修题跋说“今见此而遂如小儿贪饼,不吝多金留之”,读来不觉令人捧腹大笑。书家豢养,情怀自不同,王修题跋中虽仅见一例,但足显其豢养情趣:“余不嗜豢养,夙性如斯。丁卯夏以避难居杭州,斋无书案无楮,败笔破砚,渺乎如木难火齐。因邻人之言,乃蓄鸽。彝罂挟金求诸市,日有所得,各品具逮五六十羽。余谓不考古籍,纵蕃息冠全浙,不过一假农耳。因遍搜纪鸽之书,《千顷目》所录今罕传,涵芬楼《养鸽》一书言近俚,独此为善。于是命工写一本,备昕夕观览焉,夫亦不亦博奕之意乎?”

寄存捐赠 遗泽绵延未艾

1927年,王家印刷所因印刷“打倒新军阀”之传单被人告发,印刷所遭浩劫。1932年,仁寿堂又不慎失火。经此二劫,王修所藏图书丧失大半。秘籍随劫佚散,对一个嗜藏之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在题跋中言及:“此十年中多故极已,吾斋秘籍随劫散佚,宁忍追算,前尘如梦,回首不堪。顾是之存,转增枨触。”

王修与浙江图书馆极富渊源,曾荐举表兄“浙西三名士”之一的花近楼主金涛1931年任浙江省立图书馆编纂组组员,编纂《浙江省立图书馆书目提要》;曾助力1933年浙江图书馆成立三十周年举办的文物展览会,从诒庄楼藏书中挑选了一百四十九种善本珍籍及甲骨等文物,并亲自撰写说明,参加展出;曾两次在浙江图书馆和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学术讲座讲古籍版本。由此,他生出了将所藏寄存浙江图书馆以供流通的想法。

1933年,“既困于沙壳子,又厄于精神”的王修将诒庄楼藏明版《藏经》4332卷寄存浙江图书馆。1934年,又寄存善本736种4089册,浙江图书馆于大学路总馆东楼特辟专室珍藏,瑞安张崟撰《长兴王氏诒庄楼善本书之寄存》一文以记其事:“会(本馆卅周年纪念文物展览)后复不自矜秘,毅然举所有善本书之精粹者六百种寄存本馆,以供社会人士之共赏。”1952年4月,其后裔王新将寄存书籍大部捐赠于浙江图书馆。

正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的感慨,“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王修亦尝谓“物原聚散无常,得之者能善用之,失之者能归之于人,则可矣”……从金石夫妇到伉俪诒庄,不变的是藏书的热忱、读书的痴迷,是对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