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民阅读大会为新起点,人间天堂将焕发出更加浓郁的书香韵味。
首席记者 徐墉
人间四月天,读书好时节。“4·23”世界读书日,杭州也迎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
以“深化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为主题,大会围绕主题阅读、数字阅读、阅读权益、阅读与城市、阅读与乡村振兴等话题,面向不同读者人群,打造了一场“家门口”的阅读嘉年华。
诗画江南、西子湖畔,人们共享开卷之美、阅读之乐。这场面向全国的阅读盛会,又留给我们怎样的经验和启示?
去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集中展示的318幅画作,带领观众在典籍中读古画、在古画里读典籍;杭州三大火车站设置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驿站”,打造书香铁路风景线,让人们在旅途中体验阅读便利;“之江好书节”以宋韵和经典阅读两大主题为核心,展示销售2万种新书;浙江省内各地新华书店设立160个分会场,同步推出惠民举措……全民阅读大会点燃了读者热情,让人们通过多元互动、自由探索,沉浸式、跨时空感受云上全民阅读的魅力。
为何人们如此关注阅读?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读书是中国人的传统。一直以来,学富五车的博古通今,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总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也正是代代传承的典籍,构建起中华文明宽广而深厚的底蕴,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长盛不衰的坚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全民阅读是由一个人、一群人的阅读组成,但它更可贵的是“全民”带来的价值导向。正如大会所强调的,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离不开读书学习,要把阅读作为最基本的文化建设,大力倡导读书之风,充分发挥阅读在传播思想文化、提升国民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涵育文明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时代变化,也更彰显阅读之力、全民阅读之力。我们正身处一个科技进步、环境开放,价值观多元、文化多样的时代。倘若不保持阅读与学习,一个人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个民族也将失去持续创新、持续前进的能力。当面对ChatGPT的竞争,让自己拥有“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和判断力,自然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说到底,爱好读书是好事,也是富强中国、书香中国“国之大者”,胸怀伟大、忠诚报国,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应以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和情怀,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准则,才能让人生更有价值。
重学习,遇见更好的杭州
杭州是一座书香满城的历史文化名城、学习型城市,许许多多普通的人,在西子湖畔、钱塘江边静心读书、幸福生活、点亮人生。
“天才翻译家”金晓宇,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每一位在杭州生活、工作、学习的普通人,都可能同他们一样,成为最美阅读故事的主角。
书香杭州、学习型城市是杭州追求的目标,既需要像全民阅读大会这样的大活动“加持”赋能,更需要人人参与、持续深耕、久久为功。
2022年10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报告在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表述中,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这是继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全民阅读”第二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最高层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一座城市而言,这样一件大事怎样进行深化?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促进全民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共同推进。要坚持需求导向,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阅读服务。要坚持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阅读活动。要坚持统筹协调,着力补足农村阅读短板。同时,加大阅读内容引领,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和家庭亲子阅读,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加速成为现实。
移动互联时代,阅读也有了新的场景和表现形式。信息技术可以把很多东西数字化、可视化,人类的阅读内容范围因此被无限扩大。阅读可以在许多场景和场所中发生,很多对象都可以被“阅读”。我们要顺应阅读发展趋势,学会和适应云阅读、数字阅读等阅读新方式。
杭州是全球首批、全国首个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城市。杭州也已形成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主力、民间阅读空间为补充、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立体式阅读空间体系。可以说,在杭州,步步有阅读空间,处处有阅读阵地。比如,有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这样的阅读标杆,有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等阅读阵地,有地铁站借阅服务点、漂流书亭等阅读末梢,有晓风书屋、纯真年代、运河书房等“小而美”的特色阅读空间,也有更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等线上阅读空间。
以全民阅读大会为新起点,人间天堂将焕发出更加浓郁的书香韵味。让我们行动起来,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真正让阅读有乐趣、有收获、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