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厉玮 文 记者 丁以婕 通讯员 杨思璇 摄
4月18日晚,钱江新城灯光秀升级归来,美轮美奂,共迎亚运。与一城光影交相辉映的,是高潮迭起的2023杭州国际音乐节。这一夜,中国交响乐“扛鼎之作”恢弘首演,海外艺术家时隔三年再临杭州。左耳是典雅意境与澎湃激情相融的中国故事,右耳是纯正浪漫与现代气息交织的法式风情。
作为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舞台,今年杭州国际音乐节让杭州听见了世界的声音,更让世界听见了亚运的邀约。
在中国故事里聆听杭州声音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为电视剧《玉观音》创作的音乐,是中国影视配乐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二十年后的春天,他根据当年所做配乐改编而成的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协奏曲《玉观音随想曲》,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大剧院歌剧院迎来世界首演。
青年小提琴家黎雨荷担当独奏,一袭长裙,华丽登场。作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叶小纲具有极高的旋律天赋。在全新创作的《玉观音随想曲》中,旋律的特长依旧鲜明——他将原曲的主要旋律浓缩并糅合,呈现出组曲音乐中的精粹部分。黎雨荷与杭州爱乐乐团的倾情演绎,将作品清澈见底的旋律、晶莹剔透的音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叶小纲重视国外技法与国内民族需求之间的和谐共生,进而创造出个性化的艺术,既能让国人感到新鲜,又具有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当晚的交响作品音乐会涵盖其诸多典藏名篇,除《玉观音随想曲》外,还带来了为管弦乐队而作的《消失的银杏》、歌剧《咏别》无词版。
《消失的银杏》是叶小纲关于亚热带植物系列作品中最新创作的一首,以独具风格的和声技巧、微妙的乐队音色变化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关切与担忧。五声调谱就的中国北方民族旋律,通过各种调式转换走向了现代审美。在杨洋与杭爱的诠释下,绚烂与斑斓之外,作品还流露出与以往作品不同的特殊质感——金色黄昏下的思虑与忧郁。在叶小纲看来,这是他近年来音乐创作的一道微光,兼具传统与现代之美。
下半场的歌剧《咏别》无词版,脱胎于叶小纲作曲生涯的首部歌剧,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北平的一段梨园传奇。作曲家删去了歌剧中所有的唱段,仅保留乐器演奏部分。琵琶、笛子、京胡以及戏曲打击乐等一众民族乐器,同杭州爱乐乐团一起将中国文化与西方交响相融合,为观众传递了独一无二的音乐表达与艺术诠释,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打动世界。
“今晚的杭州爱乐乐团,与12年前首次演绎《七阙西湖》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今非昔比!乐团这些年的进步是飞跃的,未来可期。”叶小纲透露,接下来他将全球发行《咏别》专辑,并邀请杭州爱乐乐团进行录制。
在雅俗和鸣中共赏法式风情
在2017年首届杭州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上,法国大提琴演奏家戈蒂耶·卡普松以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奏响盛会的序章。4月18日晚,卡普松时隔6年再度来到杭州国际音乐节,带着搭档26年的钢琴家杰罗姆·杜克罗斯,在雅俗和鸣中开启长三角地区对外音乐交流的新篇章。
作为当今最负盛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戈蒂耶·卡普松是疫情三年以来,首位亮相长三角舞台的海外艺术家。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期间为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揭幕。作为中国境内首个外国艺术节和法国境外最重要的法国艺术节,卡普松是今年“中法文化之春”的受邀艺术家之一。
“我和杰罗姆的合作,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26年来,我们带着音乐走遍了世界各地,但这是我们第一次一起来到中国,与杭州的乐迷见面。”两位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为杭州观众带来了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及一系列电影音乐、经典歌曲改编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是卡普松早年个人录制的首部作品。当晚,他与钢琴家杜克罗斯默契共鸣,深情演绎老拉作品中浪漫的气息、激昂的情绪、变幻的旋律以及戏剧的张力……卡普松低咽徘徊的音符,交织着杜克罗斯深沉灵动的音线,在充满希望的春夜,为杭州乐迷带来了久违的世界声音。
下半场则是轻松愉悦的音乐小酌曲目,包括大众熟悉的电影音乐和经典歌曲改编的《雨中曲》《彩虹之上》《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玫瑰人生》等。这些作品的改编,几乎全部出自钢琴家杜克罗斯之手。卡普松的琴声时而明亮欢快,时而低沉绵延,时而热情奔放,时而优雅婉转,同时伴以杜克罗斯闪亮的钢琴音色,既相辅相成,又对比互补。满场的掌声“升级”成了欢呼和喝彩,一浪高过一浪,久久回荡在音乐厅的上空。
正如乐评人李严欢所言,“卡普松这次有备而来,选曲非常周到,在全面展现个人实力的同时,也顾及了各个层面的观众。”卡普松表示,如何进一步扩大受众,不断吸引新的人群走近古典乐,对于一个城市音乐节来说至关重要。“除了专业且经典的大作品,这次我还挑选了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的小作品,就是为了让非古典乐迷也能走进音乐厅,一起享受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卡普松的诚意与杭州乐迷的热情,共同点亮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中法文化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