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庄郑悦)4月6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与蚂蚁集团联合成立“隐私计算与区块链联合研究中心”,并举行揭牌仪式。该研究中心将围绕数据要素关键底层技术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推进隐私计算与区块链的技术突破、应用创新,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数据价值安全可信流转,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小云,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揭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顾秉林和蚂蚁集团CTO倪行军见证。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顾秉林表示,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和丰富的业务场景,使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通过基础研究和企业实际应用的结合,解决企业技术痛点,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人才交流、学术合作,助力高校复合型科研人才和企业研究型技术人才培养,为行业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
数据要素已成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需要在大规模数据流转中捍卫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并建立信任机制促进价值创造。目前,数据要素流转带来的跨域管控问题甚为急迫,因为数据要素流转经常会离开持有方管控域内,产生新的安全问题,比如数据越权使用等。
业界已达成共识,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创新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路径。具体来看:通过隐私计算可确保数据流转“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可控可计量”,区块链则可实现数据流转全流程可记录、可验证、可追溯、可审计。当下,两大根技术领域仍有巨大攻坚空间。面向未来数据要素大规模安全可信流转中的根安全可信问题,“隐私计算与区块链联合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隐私计算与区块链联合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王小云院士团队和蚂蚁集团技术团队展开深入合作,重点攻坚“公钥密码”技术和“区块链异步共识”技术,以解决数据验证安全性问题和大规模隐私计算场景的可信和效率问题。其中,“公钥密码”技术被认为是隐私计算的重要安全技术底座之一,“区块链异步共识”技术能够解决性能、安全、去中心化“三角难题”。这两大技术是目前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转中关键且核心未解决的难题。与此同时,研究中心将探讨隐私计算算法的通用安全性评估方法,以提升行业隐私计算安全水位。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清华大学新设立的基础科学研究实体,以“创新、交叉、综合”为研究活动的主导思想,倡导开拓性与科学首创精神,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密码学、基础数学、理论生物学等。王小云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国际密码协会会士(IACR Fellow),在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是蚂蚁集团重投的两大技术方向,其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居所在技术领域的世界第一,在技术布局、创新突破、落地实践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23年,蚂蚁集团凭借蚂蚁链连续第五年上榜福布斯全球区块链50强;2022年,蚂蚁集团隐私计算技术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镇馆之宝”、“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等权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