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副业培训”搞成了“骗人套路”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2023-03-16

配音、短视频制作、网店运营……经常上网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网上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副业培训”广告。不过有网友付费后发现,很多类似培训,收费高但内容低劣,有的机构还会不断诱导购买设备和软件。听上去很好的“副业培训”,往往套路重重。

客观地说,人们希望多掌握一些本领,为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拓展更大空间,这样的想法值得鼓励。现在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网上出现的诸多新型职业培训,对很多人有着较强吸引力。但如果收费高昂,却只教一些基础知识,难以形成职业技能,甚至诱导消费、卷款跑路,这就有“割韭菜”的嫌疑了。多地消费者协会一段时间以来公布的信息也多次提及,非学科类技能培训、职业资质等特殊培训仍是投诉的“重灾区”。

“副业培训”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心怀不轨之徒”。这些人利用网络平台漏洞,通过虚假宣传进行所谓引流,然后诱骗急于学习技能的消费者。治理异化的“副业培训”,相关网络平台责无旁贷。从已经引发的纠纷看,众多隐含陷阱的“副业培训”,往往以“素人经验分享”之类的名义出现,极具迷惑性。对于这样的广告,网络平台有没有审核其真实程度?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防范虚假信息传播,网络平台是第一道关口。面对“副业培训”广告,网络平台应该提高责任意识,对广告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已明确网络平台对其发布的内容信息有审查义务,当务之急是通过执行连带责任,让平台的审查责任真正落地。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虚假的“副业培训”之所以让那么多人上当,在于部分人群确实有学习职业技能的需求。现在“就业”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范畴,职业培训也应当与时俱进。对此,有关部门不妨对现有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引导,鼓励它们针对新业态、新需求,展开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有效审核,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通过扩大正规有效的培训市场,铲除低劣培训生存的土壤,让“副业培训”从失序走向规范。

“副业培训”让人多一条出路,但不能成为骗人的套路。日前召开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提出,今年将持续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大力清理整治互联网广告乱象。对于那些名不副实的“副业培训”广告,是该来一次“大扫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