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断裂带

杭州昂首阔步迈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2023-02-03

首选地建设征求意见座谈会

城西科创大走廊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杭州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会现场

文/毛郅昊 汪涵

杭州市科技局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也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对于致力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的杭州来说,杭州以昂首阔步的姿态把这个目标具象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从而擦亮创新活力之城这张名片。

当前,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科技成果刚从实验室出来的时候,它只不过是一个数据或者样机,要经过孵化、小试、规模化生产、商品化运用,最后才能成为一个产品。想要让成果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断裂带,需要克服成果转化率低、创业存活率低、产学研环节衔接不紧密等一系列问题。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杭州只有敢为人先,在克难攻坚的过程中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头雁风采。

集聚底气

孵化器、新型实验室、高校院所……陆续落地杭州

敢于提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目标,勇于蹚水过河,杭州有底气。总体来说,杭州创新基础好、技术交易量大、成果多、企业需求旺盛,有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科技成果前来交易的基础。

近年来,杭州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落脚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居全国前列。从2017年至2021年,全社会R&D投入经费增长68%,达667亿元,投入强度3.68%,位居全国第6;全市技术交易额增长279%,达771.6亿元;技术输出合同金额从全国第13位上升到第8位。2022年,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8家,拥有“独角兽”企业39家、“准独角兽”企业317家,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目前,杭州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7家,居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一。杭州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大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5大产业链,建设培育了75个创新联合体,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企业生态群落。

此外,杭州还拥有浙江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等19家央属科研院所,初步形成了“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的新型实验室体系。2022年,杭州有19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总获奖数创下新高。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杭州的科创实力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从2017年到2022年,杭州实现了在“全球前100个科技集群”的创新指数排名从第85位上升到第14位,超过伦敦、洛杉矶等城市。

有了硬实力为基础,杭州正在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全国创新创业梦想实践地,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需求侧市场化配置为基础、服务侧体系化重塑为抓手,实施“创新提能、攻坚提质、服务提效”三大行动,打造万亿级科技大市场,让创新活力之城迸发出更加强劲的蓬勃生机。

广纳良策

杭州为首选地建设吸纳海内外建议

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杭州势在必行。2022年9月以来,杭州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6场座谈会,分别邀请了高校,企业,科技中介,创投机构,各区、县(市)科技局等单位为首选地建设出谋划策。

这些单位都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比如,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企业有着不少可供借鉴的做法;创投机构全过程伴随企业成长,它们非常熟悉企业在实现成果转化时面临的困难,并且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技中介一头连着知识成果,一头连着技术产业,作为沟通桥梁,既了解科研产业化的痛点,也了解市场的需求。

为创业者安排指导老师、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培育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一系列座谈会上,各单位的建议既包含硬核举措,也提出了人性化的软服务。他们的建议从不同角度为构筑首选地提供了思路。

此外,杭州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向发达国家学习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在2022年西湖对话“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圆桌论坛上,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芬兰、以色列等国的专家学者为杭州建言献策。

比如,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总裁、首席执行官吉姆·旺德曼在分享硅谷如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时表示,硅谷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高性能孵化器的存在;芬兰驻上海总领馆贸易与创新领事米卡·克莱米延宁介绍说,芬兰政府每年会拨付8亿欧元鼓励创新,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都可以申请资助;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执行总监米山春子在介绍日本转移科技成果的过程时表示,振兴机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把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申请成专利,之后尽快转移给社会。

开放包容,博采众长,杭州正集思广益。从本土到海外,从科学家、企业家到投资家,一条条宝贵的建议为杭州制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打开了思路,也为首选地建设提供了更科学的参考。

系统部署

杭州为加快转化提供资金、政策支持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出,再顺利“搬”上生产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加快转化,需要资金支持、政策激励等一系列“组合拳”来形成强大推动力。为此,杭州进行了系统部署。

2022年11月30日,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会举行。会上提出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概念验证工作。另外,会上还公布了首批认定的15家概念验证中心,并宣布上线网上技术交易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科技金融的支持能为企业及时输血,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50亿元资金投向具有市场化前景的原始创新成果,将在科技成果研发阶段,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破茧成蝶”。

同样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始端,概念验证中心成立后,将邀请专家为实验室科研成果把关,挖掘与释放科研成果的商业价值,淘汰不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成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有效提高转化效率。

同时,随着杭州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的上线,将为科研机构和企业间搭起一座“桥梁”。一方面,交易市场引入国内知名高校成果库;另一方面,交易市场链接广大中小企业,引导企业上平台、进场交易,助力科技成果更快走向产业化。

此外,在政策层面,杭州经过仔细研究,谋划出了一套推进思路,包括“1个实施方案+1个政策+1个中心”,即《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年)》《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其中,《实施方案》作为促进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引领性意见,将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出发,实施创新提能、攻坚提质、服务提效三大行动,以扩大成果源头供给、激发成果转化需求、完善成果转化生态。

同时,《政策措施》的出台给《实施方案》提供了政策支撑。根据《政策措施》,杭州围绕成果供给、转化链条、成果交易、成果服务、金融支撑等5方面提出12条具体支持措施,并给出相应的资助和奖励以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具体来说,这12条政策是:支持科研平台加快转化成果;支持开展科研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支持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建设;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支持开展技术交易活动;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举办各类成果转化活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发展。

《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再加上作为重要工作载体成立的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共同为广大创新主体构筑起更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在政策的激励下,创新主体会有更强的意愿去创新,也将为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按下“快进键”。

探索新路

开辟多条科技成果转化“杭州路径”

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也需要对原有模式、体系进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杭州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孵化器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开辟出了几条独特的“杭州路径”。

比如,浙江理工大学李恭楚博士团队研发出了一项肿瘤治疗技术,在临床研究中,它对包括胶质瘤、肺癌、结肠癌等肿瘤类型表现出优越的疗效。李恭楚团队通过技术入股形式合作成立项目公司,以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该形式为全国第一例。

同样引进新模式的还有实验室。过去两年,在西湖大学,一批既能深入专业探幽微,又能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善于组织大规模科研攻关的“帅才”作为“首席科学家”受聘。他们在制定科技政策、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在他们的带领下,西湖大学两年来培育了西湖生物医药、西湖未来智造、西湖欧米生物、西湖制药、西湖云谷制药等20多家科技公司,覆盖细胞治疗、3D打印等领域,共获得融资近16亿元,总估值近100亿元。

在交易服务方面,浙大科技园发起成立了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围绕知识产权转化链,不断创新交易服务链。经过几年建设,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初步构建了包含推荐展示、市场询价、线上交易、线下拍卖、资金结算、交易见证的全流程交易服务体系。

探索新合作模式,引入新制度。竞争力的跃升,源于不断突破,持续取得进步。在许多方面,杭州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也正在为从1到100的飞跃,向着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目标奋勇前行。